娄底潇湘职业学院助推就业工作高质量发展
娄底潇湘职业学院以“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为目标,以“创新创业促就业”为导向,强化领导,多措并举,全力攻坚,担当作为,助推大学生更高质量就业和更充分就业,取得突出成绩。近几年来,学校2020届、2021届、2022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分别达到80.03%、93.16%、90.02%,实现有就业意愿的就业困难毕业生100%就业。
学校成立由党委书记和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全体校领导为成员的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就业工作职能部门牵头,相关职能处室和各教学分院通力合作的就业创业工作机制。实行“校-院-班”三级联动机制,明确工作职责,传导工作压力,落实落细就业创业工作。
做到就业创业工作“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四到位。设立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各教学分院成立就业创业指导分中心;在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设立创业指导中心和创新创业教研室,设置管理学生就业信息档案室、就业咨询指导室、创业咨询指导室、职业咨询指导室、招聘洽谈面试室,同时在体艺馆、图书馆等处设置大型招聘会场和专场招聘室、宣讲室等。严格按照要求,配备专兼职就业创业管理工作队伍、富有相关工作经验和社会资源的指导人员。严格按照学费1.5%的比例配足就业创业工作经费,就业经费得到保障,确保了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顺利开展。
学校始终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将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纳入学校党委、行政及党政联席会议的重要议事日程。全年召开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专题会10余次,每年制定年度就业创业工作方案,每月召开就业创业工作例会,形成“上下联动、内外协同、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氛围。
致力提高就业创业工作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制定《毕业生就业工作管理暂行办法》等制度;每年与校院两级干部和各教学分院签订《目标责任书》,将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干部个人和各教学分院的年度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每年定时或不定时排摸全校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和进展情况,实行毕业生就业信息动态检测、管理机制;构建全员、全程参与帮扶毕业生就业的工作机制,每年向全体教职工分解重点帮扶就业的任务,并责成限时、限额完成帮扶,将就业工作考核情况与全校教职工个人的年度考核、岗位聘用、津贴发放、评优评先、职称评聘直接挂钩。
学校严格按照每500名毕业生至少配备1名就业专职人员的比例推就业工作高质量发展,配齐配强就业指导教师和专职管理人员两支队伍。拥有一支70人的就业创业工作人员校级队伍,各教学分院也相应安排就业专干。建设一支比较稳定、就业指导经验丰富、拥有一定社会资源的就业创业指导教师队伍,在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另配有专职孵化基地管理人员。
打造就业工作专业化导师队伍,创新创业教研室拥有专兼职教师30人,基本满足课程教学的需要。常态化开展就业创业工作业务培训、创业计划书撰写指导专题讲座、就业指导月系列讲座、就业指导专题讲座、创业大赛专题培训等。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就业创业师资培训,近两年学校选派近20名骨干教师参加“湖南省高校创新创业就业教育师资培训班”“娄底市网络创业培训(电商)师资培训班”以及娄底市首届乡村领雁讲师培训。学校还将就业专职人员的培训纳入管理人员培养计划,把就业创业任课教师纳入专兼职教师队伍,在职称评定、津贴发放和岗位晋升等方面享受教学人员的相应待遇。
学校着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开展好“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活动”“园区、企业进校园”“民企高校携手促就业”等活动。校领导们带头走进产业园、开发区,与企业深入交流,开拓就业岗位。
聚集各类就业网站资源,学校就业网站与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互联互通,实现岗位信息共享,平台(学校)将提供24小时不断线的网上就业指导服务,毕业生可随时登录网站查看招聘需求动态。近两年来,学校共组织线场,为学生提供就业岗位2万余个;访企拓岗促就业行动共联系企业201家,为学生开拓就业岗位3400多个,举办“园区、企业进校园”宣讲会,进一步促进岗位对接和指导服务,积极创造条件主动邀请企业进校,同时做好校地、校企人才供需对接,与地方经开区和民营企业携手促就业,推进校企、校地深度融合协同育人。
学校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精心、细心、暖心地做好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服务工作。开好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举办各类创业大赛和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娄底潇湘职业学院助,充分发挥就业创业课堂主渠道指导作用,为学生在求职、面试、创业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精细指导和服务。
充分发挥政策性岗位的吸纳作用,组织好各类各级升学考试,鼓励毕业生参加“特岗教师”“三支一扶”“村医计划”“西部计划”等项目;做好“国聘行动”和大学生应征入伍宣传动员工作,鼓励更多毕业生投身军营,报效祖国,学校连年被上级评为全省高校“征兵工作先进单位”;深入实施“宏志助航计划”就业能力培训项目,开展就业专题讲座和指导活动,加强困难学生就业帮扶,组织专门力量落实“一对一”帮扶责任制,采取针对性、个性化帮扶措施,落实“一人一档”“一人一策”帮扶要求,近三年来,落实帮扶1003名就业困难群体毕业生,推荐就业岗位3000余个。
学校将持续推进大学生就业这一民生工程,完善工作长效机制,深化校企合作空间,拓宽就业创业渠道,迎难而上、担当作为,坚定做好为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充分就业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