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是“服装医生”,帮助16万件衣物“起死回生”
1、发现需求。大部分商机无非围绕衣食住行,一个主要的需求点下面,其实包含着许多衍生需求。旧衣物修补原本是一个“就近原则”的线下日常需求,但是通过线上规模化的效应,也可以诞生年营业额过百万的店铺。
2、链条拆分。修补衣物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事情,也可以进行资源的更优分配,把整个流程拆分成配线、缝合、修补等步骤,可以提高运转效率,提升整体质量。
3、团队搭建。保持团队的活力,招募专业的员工,提供高于行业的待遇,尊重专业能力,凭技术成为行业中的头部,获得口碑传播的流量。
连云港市海州区的一栋普通住宅楼里,近150平的房子被改造成了一个生产车间,二十多台机器正孜孜运转,一旁还坐着十来个专业织工。
这是个旧衣物修补铺子——显然比我们传统认知的小铺要大得多,三室两厅被划分为仓库、客服、预处理、修补、打包等不同的工作区域,周围货架上摆满两万多种不同颜色和材质的线卷,满满当当,走动的织工常常无处下脚。
待修补的衣物从全国各地涌来,它们就像挂了号的病人,在这间闹中取静的衣物修补工作室里,按照流程被诊断、沟通方案、预处理、修补,再被打包寄回。
修理铺似乎总是藏匿着,它们是常见又难找的存在,居民楼墙上的一块手写牌,可能就是它们仅有的广告。
在服饰快消品牌占领商场、网购物流便捷发达、广告不停劝诱消费者们尝新的时代,衣物的缝补是不时兴的。
然而,总有一些破损的衣服被惦念着、被小心翼翼地交付修改。对它们那不懂针线的主人来说,迫切需要一家修补店帮他们“常穿常新”。
随着房租上涨、孩子上学等现实问题,已经存下房款的红燕趁势关掉鞋店,想多陪陪家人孩子,不料却成为放贷公司刀下韭菜,被骗光了积蓄。无奈之下,她搬出闲置已久的缝纫机、绣花机和破缝机,租了一间十几平的店面做起了绣花。
多年前,红燕曾跟着一位绣花师傅学习过刺绣,重操旧业后,她除了刺绣类的订单她们是“服装医生”,帮助,也承接修补衣物的订单。为了做得更专业,她还花了一年时间,辗转南京、青岛、郑州等地学习修补技艺。
2012年,经常逛淘宝的红燕把修补店搬上了淘宝,取名枫林修补店。她还记得淘宝上接的第一单,是一个苏州客户,对方通过搜索,找到这个什么数据都是0的小店,想修补一件牛仔裤。
修补牛仔裤需要根据配色、材质、薄厚来选择缝线和针脚,再手工进行修补。因为修补效果超出预期,这位苏州客户带动家人和亲戚朋友都成了枫林修补店的客户16万件衣物“起死回生”。
口碑传播也成了枫林修补店最主要的流量来源。随着订单越来越多,红燕很快就忙不过来了,她开始招募员工和学徒。
和传统由大爷大妈经营的修理铺子不同,红燕工作室的员工集中在30-35岁,都有制衣经验或美术基础,九年间,团队逐步发展到了16个人。团队分工明确,五名客服负责售前售后的沟通,一人负责拆包和登记,一人负责拆衣和缝合,两人轮班负责配线,剩下的员工则根据各自专长对衣物进行修补,一个成熟的织工,每天能修补十五件左右的衣服。
牛仔裤的修补分为两类,一种是破洞修补,另一种则是补须。修补的价格会根据破损面积和修复难度确定,一般在100-200元。
牛仔裤的破损通常集中在裆部,顾客群体大多是男性。修复过程中最麻烦的环节是配线,尤其是那些颜色渐变的牛仔,“有时需要选择同一色系的七八种颜色来调整明度。”除了颜色之外,还要选择材质合适的缝线,通过这种方式修复的牛仔裤可以做到不留痕迹。红燕接过最贵的一个单子,修复价格达到了800元,“那是一件限量牛仔裤,因为被熨斗大面积烫焦,修复特别困难。”
店里收到的衣物中不乏大牌,“似乎越大牌的衣服,因为面料天然柔软,反而不耐磨。”她修过最贵的一件牛仔裤据说售价两万八,有着少见而特别的刺绣。
另一种修复则是对破洞裤进行补须。在膝盖等易磨损的地方,破洞裤的须须很容易磨断。这种修复主要依靠的是人手工修复,修补完成后还要进行加固。
而羽绒服的修补高峰期则是在十月中旬到来年三月中旬,尖锐物、烟花、火炉是羽绒服最常见的“杀手”。和牛仔裤的修补不太一样,羽绒服的修补方案主要有两种:小面积的选择机器绣花,大面积的则选择移花接木——选取帽子或里布的布料与破损布料进行替换。
有位客户买了一件始祖鸟的ATOM LM棉服,海淘一个月才到货,结果拆快递的第一剪刀下去,就把衣服剪了个人字形的穿透洞。他自嘲“男人果然只适合送快递”,找了一圈小区里的修补摊,“看到对方是一位老阿姨,不太放心,而且要价100多”。于是在网上找到红燕的店,发现只要40块钱,抱着碰运气的心态将衣服寄出,在与客服沟通后最终选择了叶子图案的绣花,不到一个礼拜,衣服就回到了他手里,这是一次满意的修补,“虽然并非不留痕迹,但至少不违和”。
送来修复的衣服中,红燕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条宽松的白色棉质娃娃领蓬蓬裙,下摆已经发黄发霉,“乍一看似乎没有修补的价值”。
了解发现,衣服的主人已经参加工作,这是她十二岁生日时,母亲送给她的礼物。遗憾的是,礼物没能亲手送到她手里,母亲就因为车祸去世了。“这条裙子从长裙穿成上衣,补好以后即使不穿了,也想好好留在衣柜里”,对她来说,“裙子就像是妈妈的陪伴,一路激励她”。
十年间,红燕也从送来的衣物中看到了潮流变换,“从低调简约变得更加狂野花哨了,色彩更加鲜亮、材质的搭配也更新奇”。
因为看惯了各种大牌,品牌在红燕这里基本祛魅了,“不过大牌的做工和裁剪,确实更胜一筹 ”。在她的工作室里,一件衣服的做工和材质在拿到手的几眼内就会被迅速判断出来。就像在医生面前问诊的人不分性别地位,在工作室里也是众“衣”平等,以修补为第一要务。
从最初一天只有零星订单,到现在线上线下日订单超过两百,红燕也从当初的一无所有,变成了如今年入百万的修补界大神。她对于自己的技艺一直自信而笃定,“可能一千个里面都难有一个不满意的”。碰到特别难修复的衣服,反而会激起她的挑战欲,就好像是在打怪升级。
红燕经手修补的衣物已经超过三万件,现在她基本不再动手。白天在工作室,她更像一个坐镇的专家,解决疑难杂症,为店铺整体的质量把关。
工作室里机器不断更新换代,店铺依旧保持着在包裹中附上感谢信的习惯。红燕还会和老顾客们保持联系,告知他们工作室引进的新机器、新技术。除了修补旧衣,店里还承接对衣物的DIY设计,有个老客户就是红燕家的常客,六年里修补过好多件牛仔裤和衬衣,“只要是需要动衣服的,我都会想到她们家”。
很多待修补的衣物其实都带着寄托,有的带着对已故之人的遗憾和思念;有的带着一见倾心的喜欢;也有超出预算的大牌,承载着物质梦想;还有对现有衣物的设计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