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项目(案例2)创业原动力与成功
“成功不是模仿出来的,而是规避了失败的风险,也许接下来一段时间,您看到的都是失败的案例,或者暂时没有知名度和不成功的故事,或者从成功走向了衰亡的过程,这会是本长长的卷宗,希望你细细阅读,并有收获。”
我一直觉得创业的原动力和成功与否有一定的关联性,而性格就是原动力的“核”,一切的动力都是因这种性格而爆发。
昨日,2015创新中国春季峰会上,阎焱和姚劲波的几句话给我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也值得思考和探讨。
阎焱说:“有些人创业就是为了让前女友后悔。”姚劲波说:“我创业就是不让我老婆后悔跟着我。”这都是大佬之间的玩笑,我想:“创业只有以你内心的某种信念为驱动里时成功的几率更高,而不是以客观的外在诱因为动力。”
正如阎焱所说:“创业解决就业,创新才能推送发展。创业者创造财富,但未必创造价值。企业家创造财富,而且要创造价值,并把价值制度化的传承下去。”这就是创业者和企业家之间的区别。
现在是个人都在创业,比如:之前你开个奶茶馆,那就是个体户,包括果汁配送、甜点沙拉等,都可以算得上“创业”。
之前我们会认为,个体户多数是生活所迫的一群人选择的方向,现如今完全不是,这些店的老板带着85后、海归、国外某高校硕士以上的头衔,再玩这些传统行业,希望用互联网手段改变。
例子:完全线下的传统独立的餐馆也好,酒吧也罢,不太可能获得投资,但你换一种玩法,脱胎换骨在包装,用新媒体手法抛出去,你就有可能拿到一笔钱。(具体怎么包装,我已经出过一个方案,再次就不公开了。)
曾经有位传统行业的朋友,两年前在微博上问我:“我是开美容院的,两家店现在都很赚钱,我想开到100家,可是他们说我不符合投资要求,啥样的符合?”
赚钱的这是生意,但生意不见得都有投资的价值,如果你的美容院规范化管理,产品及服务价格透明,并用互联网手段预定、付费,并有很好的服流程,那可能还有希望获得投资。
以前投资是高门槛高智商人玩的神秘的事儿,一群掌握高新技术的创业者才能得到青睐。现如今,门槛低了,玩儿法多了,投资额度也小了,投资机构也纷纷涌向早期。
听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词我有点害怕,因为市场有了“泡沫”,很多人是在创业,而不是在创新。创业本来是解决就业为了生存(开个店、卖个东西),但都想与互联网或者投资沾边,而且是硬生生的扯到一块儿,完全没必要。
所以,如果不是在创新,我都觉得不算是个创业者,顶多是个个体户小老板而已,但很多不愿意承认,因为“创业者”毕竟是个高大上的词。
姚劲波说:“现在怎么有这么多人在创业?是因为创业环境好了,另一方面,中国人缺乏信仰,以金钱财富为信仰,所以,创业成功的人会像明星一样被人追捧,所以也是很多人创业的原因吧。”
我觉得说的有一定的道理,个人认为,创业的本质是对自己产品的信仰和膜拜,我产品很牛,必须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变革,有一定人群使用并产生依赖。所以,创业者要有企业家精神,有大的格局胸怀和远见,这件事儿更容易成功。
1,行业增长潜力。2,商业模式可扩充性。3,与竞争对手的差异性。4,自信和决策力。5,创业激情,Hungry。6,毅力与坚持。7,包容性,团队精神。8,自律性。9,自我修正能力。
他说,创业三次的人成功率更高,也说在国内B2B很难做。这几点深有体会,我们2014年做B2B,完全靠一个个拉单子,另外,没有固定产品创业项目(案例2,每次都需要为客户提供创新型产品,沟通成本很高,合作成功率很低,产品更多不是依赖市场,而是依赖人脉等等(B2B多数如此)诸多问题,导致没办法规模化,运营起来很困难,最终已停掉告终。
后来,决定做“厨师上门做菜”相关的APP,美国有一家叫“Kitchen surving”(貌似,我也记得模糊了,还是我自己写的BP),被投资人否了。后来看几家获得了投资,和我们当初的想法类似,按菜品分类(西餐、中餐、再按菜系,川菜、徽菜等),价格公开,菜品相对固定,加上原材料采购价格,固定服务费等等,今年三月刚有一家也获得了投资。
经历了很多种种,我觉得创业者就是一群好奇心很重的人,喜欢冒险和探索,并且善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今常说的“痛点”,但文心说:“初创期企业常常会把具体的需求理解为一个市场,而进行创业。”这句话值得深思。
昨天,卢蓉对几个团队提出的建议也值得反思,“一群高逼格的团队,就得做和你团队匹配的创业项目,否则就是浪费人才了。”当然,创业没有高贵和低贱之分,但什么人就得做什么事儿。
再说阎焱所说的:“我互联网公司赚什么钱,都是烧钱。”我也常常在中关村创业大街听创业者说:“我们目前不考虑盈利。”我正想反问;“什么时候,企业不已盈利为目的了?”如果,这个问题都没想好,那很危险,有盈利模式)创业原动力与成功,只是暂时不能盈利,这是可以的,可是一直找不到岂不是很危险。
比如:我刚大学毕业时找工作,我不是学新闻传播专业的,师范类毕业生90%当老师去了,可是我就要成为一名记者,好不容易通过考试进入一家媒体,作为实习生,第一个月工资90元,可是我扛着,拼命思考,废寝忘食的写,因为我知道报纸上的一个个稿件就是我的砝码,这不是短期内钱的问题。
始终有敏锐的嗅觉,不停的尝试,有一颗“创业的小火苗”时刻燃烧着,做好铺垫,等时机成熟马上出手。
阎焱说:“30-38岁创业成功率最高。”这说的是生理年龄,我不是很赞同,认知程度达到这个水平,都可以成功。)仅限少部分人能成为企业家,其余都是创业成功者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