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吃下SpaceX空白市场中美平分小火箭市场日本印度争夺无力
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工研车间微胖叔,今天咱们来聊一聊冷门航天项目,小火箭。对工程师们来说,小型火箭看上去是一种很好玩的东西,也是航天创业的好素材。毕竟没有几个人可以像马斯克那样,不但能找到那么多钱,还能得到NASA的支持,直接就搞起大型火箭来了。SpaceX专注于猎鹰系列火箭,以及星舰发射系统,这种大火箭的好处是一次性可以发射更大更重的载荷,虽然小型卫星可以拼车发射,但是订单兑现周期很长,通常一个SpaceX拼车订单需要等半年甚至一年时间。这就给了商业小型火箭的市场生存空间。从中国到美国,小型运载火箭的型号琳琅满目。不过最近国际市场的数据表明,至少在美国,小火箭有点叫好不叫座。最近在美国举行了一场小卫星国际研讨会,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宇航部门的负责人卡洛斯发布了一份小型运载火箭的行业年度调查报告。这里说的小型运载火箭,是运载能力不超过1000千克,并且有志于提供商业发射服务的火箭。
报告里统计的火箭项目数量之多,有点让人吃惊。包括有发射记录的,和正在研制的,全球有166个小型运载火箭项目,2015年的时候只有31个。但是报告指出,市场对小火箭没有太多需求,所以新型号的增加速度越来越慢,很多型号就算是飞行过,最近也要停产了。小火箭数量增长最疯狂的时代是2016年到2017年之间。然而现实给了创业者们当头一棒,小火箭也不是那么容易造的。正如卡洛斯所说,由于技术、财务或其他原因,失败的小火箭在不断增加。经过几年的奋斗,大多数小火箭压根就没离开过实验室,更不要说前往发射场、点燃发动机了。目前,全球市场上一共有11种小火箭可以承揽商业发射。中国竟然占了一半还多、谷神星1号、双中线号、快舟一号甲、开拓者二号和长征11号。
美国占了五个,包括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的牛头座1号和飞马座XL号、火箭实验室的电子火箭、维珍轨道的发射器1号,和阿斯特公司的火箭3.X系列。其实电子火箭是在新西兰开发出来,目前的发射也在新西兰进行,但是因为创始人贝克正在把公司搬到美国,所以就算作美国火箭。难道其他国家连个小火箭都没有吗真的没有,日本曾经研制过“埃普西隆”火箭并且发射成功,但是并没有下文,算不上“可以承揽商业发射”。印度的小型固体火箭刚刚发射失败,不能上榜。小火箭看起来应该很便宜,应该更容易得到市场的欢迎。诺格自己还有两种小火箭,他为啥要说市场需求不足呢其实小火箭一点都不便宜。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它所使用的各种分系统、元器件,同样有很高的技术要求。
而且小火箭不能发射大型卫星和中型卫星,只能在小卫星市场上找出路。小卫星一般都是团购发射服务的,需要用特制的收纳容器,把小卫星安装在火箭上,进入轨道之后再扔进太空。然而收纳容器也是有体积和重量的,它也要进入太空。这部分死重的发射费用,需要卫星业主们分摊。用大火箭发射小卫星,也需要收纳容器,不过大火箭整流罩里的空间比较大,设计比较从容中国吃下SpaceX空白市场中,收纳效率也更高,死重更少一些。这样的区别,在发射费用上带来了巨大的差异。国外小火箭发射卫星的平均价格是3万美元一千克美平分小火箭市场日本印度争夺无力,而大型火箭已经降到了1万美元左右。卫星业主们如果没有很着急的发射进度,一般会选择排队大火箭。
国外最成功的小火箭,也就是电子火箭,原本打算实现一周发射一次的频率,但迄今为止也只能做到平均一个月发射一次。总裁贝克说,主要是因为缺用户。而屡败屡战的阿斯特公司,已经决定,停产小火箭,准备设计一种更大的火箭,为美国军方的发射合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