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李平:培育创新型创业促双创融合发展
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打造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力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
就理论而言,创新和创业并非两个独立的概念,而是具有天然的内在联系,相互支撑共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这种关联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创新是创业的动力和基础。创新的概念相对较为宽泛,不仅包括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而且还涵盖市场创新、模式创新、制度创新等。同样,创业也是一个多类型概念,基于不同角度创业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类型。尽管不完全对应,但就总体趋势而言,创新是创业重要推动力量,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市场机会的出现是催生创业的核心动力源泉。在创新领域具有开创性贡献的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型创业促双创融合发展,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就是要把一种从来没有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中去。在其框架中,创新是一个始于研究开发而终于市场实现的过程,而创新的市场化实现过程也就是新企业的生成过程,创业成为创新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
另一方面,创业是创新得以商业化的重要条件。创新成效在于与现实经济的结合,创业则是这种结合的基本形式。新知识是创业机会的重要源头,但实际上新知识并不会全部被商业化,换言之,新知识并不等同于具有商业应用价值的新经济知识。知识溢出理论认为,新知识商业化过程中存在知识过滤屏蔽,阻碍了新企业生成,新知识和新经济知识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知识过滤的结果,知识过滤成为影响新企业生成的屏障。识别创业机会并创立新企业的全过程总伴随着知识过滤效应,而创业活动本身是知识溢出的重要机制,创业能够突破知识过滤,促进知识的商业化,通过加速知识溢出带动经济发展。由此可见,创业是突破知识过滤屏障实现创新市场化商业化的重要机制。
尽管在理论上创新和创业具有较强的内在关联,但在现实中,新企业的产生往往基于多种原因,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创新型创业比重相对较小,创业企业的创新性明显不足。调查数据显示,即使以高技术行业和新兴行业为主要调查对象,创业企业创新能力依然较为薄弱。总体来看,无论何种类型创业都对提高市场活力、促进劳动力就业具有积极作用,都应该给予支持和鼓励。但相比较而言,创新型创业对经济社会贡献更为突出。由于通常伴随新技术或新产品的应用,创新型创业提升和改善经济社会福利的作用较为明显。同时,新产品的出现、新技术的应用往往具有很强的产业带动性和技术带动性,有助于催生新产业的培育和新一轮技术创新的形成,在推动区域产业升级、经济发展、扩大就业等方面的作用更为突出。目前,我国正处于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关键时期社科院李平:培育创新,在全面落实“双创”政策的同时,以创新型创业和创业企业创新能力培育为核心,促进创新与创业的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