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个大学生的创业样本玩得“专业”赢在“点子”
东北网4月3日讯他们,是名牌院校的学霸,当毕业季来临,别人“找饭碗”时,他们精雕细琢自己“造饭碗”;
他们,虽来自普通高校,但是善于发现商机,当面临着“最难就业季”时,他们完成了校园老板到公司法人代表的角色转换;
他们是大学中的学霸,某一门功课,同学里没有谁比他们更好!因为聪明和这种“不可代替性”,专业优势成为他们赚钱的独门秘笈。
3月11日,万龙正在哈尔滨焊接技术培训中心的车间里实习。宽大的工作服、护眼头盔、焊枪以及弥漫着粉尘的车间,如果不是一张充满学生稚气的脸,他与那里的普通工人无异。他自费来这里实习,想考取“国际焊接工程师”。他是学焊接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积累经验。
万龙是哈工大研一学生,典型的“学霸”。他说自己不算聪明,但绝对可以算刻苦。2012年6月,万龙负责的14人团队搅拌摩擦处理中心成立。在他的规划中,中心最大的赢利点是能够实现搅拌摩擦焊机的生产及产业化。这是一种焊接设备,完全颠覆了传统的焊接工艺,没有焊条、焊枪也没有粉尘烟雾,是一种绿色环保的高效方法。高铁、飞机及电脑上都要用到搅拌摩擦焊接。这个项目的启动资金需1000万元,目前已有企业表示有意向合作。
眼下,团队赢利主要靠技术服务,为客户提供技术方案,经过分析实验给出合适的焊接参数并实施焊接。“通常,如果对方条件要求高,5万元钱以下的活我们不接,用本该学习的时间换几万元钱不值得,那些时间可以用来学更多的东西。”对于大学生创业,万龙说最关键的是要有目标、有梦想、有兴趣,为此坐得住板凳。
研二学生王宪彬在哈尔滨工程大学待了6年。6年500多天假期,他回家的天数不超过50天。原因只有一个,痴迷机器人。
大一时他看着学长做,现在他带着学弟做。最初机器人创新团队做空中机器人,比如,利用遥控飞机在几十米的高空进行航拍,一天下来也能收入2万元左右。但这样的活并不多,而且社会上也有一些公司在做航拍,与他们比起来,团队并无太大优势。
“要做就要做有技术优势的,别人仿制不了。”于是,大家借助学校学科的优势,开始做水下机器人。2012年和2013年团队代表学校参加在美国举行的“国际水下机器人竞赛”,分别获得第4名和第5名的好成绩,这也是目前亚洲最好的成绩。
去国外参赛,王宪彬最深的感触是国外的每个参赛队都能拉到企业的赞助,是否有赞助也是一条评分的标准,而他们是唯一一支没有企业赞助的队伍。
王宪彬说他们的水下机器人可以做很多工作,比如,水底探测、泳池清理、打捞拍照等等。因为没有转化的渠道和经费,目前团队主要在做中小学生竞赛用的小型水下机器人。中小学生买回去后再在他们模型的基础上组装。目前,浙江、山东、河北、贵阳都在卖他们的小型水下机器人,已经卖出十几台。
“目前一台水下遥控机器人能卖到三四十万,我们团队的机器人完全可以达到,只是我们欠缺一个懂市场懂营销的人,所以团队很欢迎有这方面能力的同学加入。”王宪彬说,“团队要成长壮大,单靠技术是不行的。”
一个身高30厘米的钢铁娃娃,晃动着方形大脑袋,迈着匀称的步伐吧嗒吧嗒走向一朵鲜花,然后伸出有5根指头的钢铁手拿起鲜花,绕过茶几走向女主人,“主人,今天天气不错,愿您开心每一天!”女主人接过花拍了拍娃娃的头,幸福地笑了。
会说话的娃娃开发者叫冷晓琨,高三时因“全国机器人大赛亚军”被保送进哈工大计算机学院。大三时,组织团队“奔跑者(RUNNER)”参加校创新创业大赛获3万块钱创业补贴,目前已申请专利6项。
“开始只是自己比较感兴趣,做着玩,后来发现类人形机器人外形好看,社会上有需求,就尝试着做一些样品。”仿人机器人一台一万块钱,冷晓琨说,目前团队已经接到很多订单,并有一些成品销往各大院校。
冷晓琨用他在机器人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经验冷静地分析了市场的形势。高中时代,杭州上海等地的一些机器人公司迅速膨胀,可几年不到,又都消亡。“究其原因,主要是高科技企业创新的后劲不足,这个后劲就是学术功底。”所以,对这个阶段的他来讲,赚钱不是目的,继续深造才是目的。冷晓琨也规划了未来的蓝图:半年内将推广面向大众的跳舞机器人、演出机器人、家庭服务机器人,之后再陆续推出走迷宫机器人、高智能机器人。
玉兔号抵达月面半年前,哈工大机器人研究所研一学生王涛就做出了月球车玩具。它具有与玉兔号相似的外型以及月球车的部分功能。比如,自动唤醒和睡眠,越障避障任意方向行走,太阳能翻板自动展开充电,摄像头随意转动拍照等。
三年前,还是机电工程学院本科生的王涛加入哈工大竞技机器人队。十几个志趣相投的小伙子走到一起很快碰撞出火花。2013年暑假,王涛成立月球车团队并与团队成员做出月球车模型,这个高仿真模型很快被浙江科技馆买走,这也让小伙子们看到了商机。
其实,月球车玩具就是一个家庭智能机器人。打开摄像头让它在家里任意行走,它会摄下你很多不经意的瞬间。而且最方便的是月球车玩具内置无线路由器,手机、电脑完全可以通过WIFI来控制。手机控制版的卖700元钱,红外控制版的20米以内没有摄像头的卖200元。王涛说,目前团队正处于批量生产前的准备阶段。
“互联网创业需要和世界上最优秀的人搏杀,没有任何地域壁垒可以偏安一隅,而且基本每一个需求点只能活下来一两家机构。每一个成功者脚下都踩着无数死掉的队伍。”今年33岁的、哈工大计算机软件自动化博士毕业的于霄说。
2011年,于宵创立了“知微”公司,自己开发互联网数据的分析系统,主要基于微博这类社交媒体。“大数据、数据挖掘、情报分析”是于宵和他的团队创业的内容。情报分析就是舆情、品牌口碑等分析服务,他们还要根据数据和新闻,针对国家的某一项政策、社会大众议论声音、意见,不同的群体受众任务及热点问题等互联网海量信息和人群进行数据分析。“很多人都会问,光靠这些冰冷的数据怎么赚钱?”而于霄正是把这些数据盘活变成了公司的主营销售业务。“说白了就是为有需要的企业和个人提供关键的数据分析,并通过信息的挖掘和提炼,得出专业的结论。按照提供数据信息量和服务内容收费,少则几千元,多则百万元以上。”不久前于霄和他的团队为小米2做了手机发售的社会化营销数据分析与挖掘,“主要是帮小米2分析受众群体、受众人群关心的手机性能以及分析商家如何进行成功营销等等。”
他们是校园“能人”,游走于学校和社会之间,他们头脑灵活、嗅觉敏锐,不经意的现象,被别人忽视,却被他们牢记,成为一个赚钱创业的“金点子”。
孙万超的Beauty DIY化妆品店刚营业时,很多女孩看售货员是个大男生,会撇嘴不屑地问:“大男生做化妆品,你懂吗?”说实话,最开始他是不懂,他只是敏锐地感觉到这是一个商机。
孙万超毕业于黑大计算机学院,2008年毕业后他签约去了苏州。面对电脑编软件的日子让他感觉孤独地快要疯掉了,2009年他辞掉工作回黑大读本系研究生。一南一北两座城市的对比,让他发现化妆品的赢利空间。在苏州,每个上班族都有整洁的妆容,化妆品消耗巨大;在哈尔滨,化妆品消耗不大但是折扣很低,如果同一牌子有全国统一的零售价,在哈尔滨经销要比在苏州经销赚得更多。于是,孙万超决定卖化妆品。
不懂啊,怎么办?孙万超就去化妆品专柜挨个试。那一年的每个周六和周日,孙万超跑遍了松雷、远大的化妆品专柜。哪个是防晒的13个大学生的创业样本,哪个是美白的,哪个是保湿的,哪个是除皱的,不同品牌的不同样品,他试过之后都偷偷地记在心里。试用时,也会有售货员好奇地问,是买给谁的?孙万超就说是送女朋友的。化妆品店刚开业的七八个月里,根本不赢利。但在回头客的口碑声中,小店生意越来越好,每月的纯利达到一万元。两年前,孙万超开了第一家分店,今年,他要开第二家分店。孙万超说,虽然免不了有人替他惋惜专业都白学了,但他觉得创业对他的意义更大。起码,经过这几年的锻炼,他现在和女生说话不再脸红了。有学生社团或者创业协会跑来找他拉赞助,他也会大方地慷慨解囊,他说这让他体验到成熟和责任。
今年3月,刘春罡的创业有了新进展,哈尔滨福鱼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入驻哈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在那里他有一间45平方米的办公室,可以免费使用到明年3月。公司的墙上挂着营业执照,他是法人。刘春罡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哈尔滨工程大学船用柴油机专业的研三学生。马上就要毕业了,他没去找工作,他说自己更适合创业。
本科期间,刘春罡就一直在“折腾”。大二时他开过单片机培训班;大三时他自己绘制过新生校园地图和校园周边地图,地图免费送给学生,他赚地图上商家的广告费;他开过礼品店并积攒下10万块钱。研一时他选修赫哲鱼皮文化课,并认识了张琳老师。刘春罡是山东人,一下子被我省独有的鱼皮文化所吸引,之后他跟随老师去赫哲族聚居地做了10天调研。赫哲族人口单薄,传承力量有限,工匠美术功底弱,很难有艺术上的提升。为什么自己不去做这个优势项目呢?调研回来,刘春罡尝试着做了几幅鱼皮画,没想到这些画都卖出了好价钱。刘春罡看到了市场。随后,他与哈市香坊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联合免费培训残疾人,3名残疾人学会鱼皮画制作后成了他公司里的成员。公司成立3个月已经有了20万的销售额。
谈到创业,刘春罡说,过两年自己也要开家高科技公司,不过不是做船用柴油机,而是做移动互联网。“找技术很牛的学生,让他们来做项目。”他需要做的就是统领全局嗅到市场和方向。
今年1月,在注册成立哈尔滨博敏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之前,吴鹏并没想过创业。创业,对他来讲只是一个偶然。有一天,哈尔滨工程大学国家级的物理演示实验中心来了一批客人,正上大四的吴鹏跟随老师接待讲解。其中一位客人说:“这么好的实验中心,为什么不把它打开推向市场呢?”听了这句话,吴鹏当时就有了想法。客人走后,他找老师商量,想成立一家公司,依托物理演示实验中心做科普推广。这个想法得到了老师和院系的支持,老师表示愿意当免费的科普讲解人,院系还同意暂时不收取演示实验中心的使用费。
公司就这样开办起来。3月份,公司迎来了第一批来听讲座的学生。一次讲座1小时100元,听完讲座、参观完实验中心,吴鹏拿出公司开发的物理实验仪器售卖,3D虚拟呈像、腕力球等一些好玩的教具被一抢而空。更让吴鹏高兴的是,家长们还跟他定下一次的讲座。
22岁,从学生一下成了吴总,吴鹏说,公司里的人都是他的哥们。在他创业初期,那么多人义务来帮忙,这份情谊让他感动和珍惜。
午饭还没吃完,黑大创业园凯强工作室就排满了等待拍照的学生。一份证件照35元,一份简历制版10元,复制每份4元,就靠这个小生意,凯强工作室一天收入近千元。工作室负责人金凯强去年毕业于黑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大学四年,他尝试过多种赚钱的方式,但最后决定用不起眼的拍摄证件照创业。
大一下学期,金凯强找到一家婚庆礼仪公司当学徒学拍婚礼录相,后来他借了2万元钱买了台摄像机开始接私活。积累了大量经验的他,在大三的时候,干脆成立了凯强工作室,主推静物摄影。有一天,他去拍证件照补办身份证,照片出来后金凯强又气又恼,本来是张英俊帅气的脸,拍出来却神情紧张目光呆滞。为什么不把证件照照得好看一些呢?想到这,他忽然笑了。当即他就决定放弃其他项目,专心做证件照。
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直到顾客满意为止。金凯强说:“这个项目没有什么高科技,之所以会赢利主要是抓住了顾客的一种心理,即满意的消费体验,这个过程中顾客享受到了尊重和服务感。”
这家店成功了,金凯强还想开连锁店。“想停都停不下来。”他说,创业的感觉就像吃糖,你不知道下一块是什么味道,但甜味你肯定忘不了。
吴宗昊是哈尔滨广厦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四的学生,从大二起在江北学院路学校附近经营了一家冷饮厅。“大概赚了10万块钱吧。”对于创业两年的收入,吴宗昊总是谦虚地说是小有盈余。
大二时,一心想创业的吴宗昊发现学生一族都比较喜欢小资情调的地方,尤其是情侣和闺蜜,都愿意找个有特点的地方聚会。他还发现,同学们在周末时经常相约去江南看电影,但是费用可不低。于是他就想着开一个既能看电影又能消遣聚会的地儿,刚好碰上一个小店转让,在家人的帮助下,他花了两万元租下了现在的店铺。
小店原本只有一层,但是举架很高,他就把屋子隔成了两层,这样一来,100多平方米的营业面积就翻了一倍。楼下经营各种各样的酒水饮品,楼上用投影播放电影。喝完饮料到二楼放映厅看最近热映的电影,情侣和闺蜜无比放松。
在他的经营下,小店越来越有“味道”!果汁味儿、红酒味儿、电影里的艺术味儿各种各样的味道萦绕在这家充满人情味儿的小店里。
欢迎关注全省人气最旺的媒体公众账号,如果你还没有关注,请点击主图上方的蓝色字体黑龙江晨报即可关注。
3月29日,杨海红特意穿了一身西服。东北五校的招聘会8点开始,7时50分他来到了校体育馆,协助导员组同学入场。他知道作为班长这样的机会不多了,离校的日期越来越近,他的心里混合着不舍与憧憬,当然还有淡淡的纠结。考研分数下来后,他斗争过很长一段时间,是继续留校读研创业做老板每月收入5000块钱,还是找工作走出校门到更广阔的天地发展?最后他选择了后者,这将意味着收入缩水以及不得不告别他一手创办起来的至诚爱格仔一间类似超市的店铺。
2011年凭借创办校园杂志、“壹联优汇卡”、水果速递等多个创业项目风生水起的校园小老板哈尔滨工程大学自动化学院高明如今已成为上海小白领。2013年,离开校园的他告别了校园老板的身份融入社会。“那些创业项目,必须依托校园的资源才能持续盈利。”高明坦言。
2011年8月,高明创立了明锐工作室,组建20余人的创业团队,创立了校园优惠卡,创办了哈工程第一本商业杂志,在校园内开了一家精品水果店,同时通过网络销售水果,累计实现销售额30余万元。大四时,当所有人都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将工作室做大做强时,他却却将工作室交给学弟学妹们经营,自己则到上海一家物流企业工作。
当时创业是因为发现学校里两万多在校生消费市场的潜力非常大,他将目光锁定在商家与学生之间的连接点。于是,高明向学校申请成立了明锐工作室,并经过不断的创新项目,成功实现了“壹联优汇卡”、校园传媒玩得“专业”赢在“点子”、实体店销售、精品水果速递四大项目同时经营。“明锐没有什么技术可以支撑其存活,靠的是模式创新,校园资源整合。”高明说,不过这种模式复制到社会中,会面临很多困难,比如各种费用、证照、成本等。高明认为脱离了校园的资源,生存成了最大的问题,所以他在毕业时并没有把校园创业的模式复制,而是选择了到大型企业工作学习。
黑大广告专业大四学生严宇明最近不常来U创影视工作室,他正忙着找工作。他即将离开,U创影视却留了下来。接手人于海洋也是与他一起创业的,不同的是于海洋考上了研究生,还可以继续在学校待3年。
像U创影视一样,有些工作室,注定是离不开学校的,原因很简单,大多数客户都是学生或学校周边的商家,离开学校,还得重新寻找新客户。学校创业园对他们的房租只是象征性地收取一些管理费,U创影视一年2万元钱的收入出去后也只够付房租。
黑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大二学生孙晟伟也开了一家视频制作工作室光影之恋。他们的业务除了婚庆、纪念录相,再就是每周的“黑大周刊”校园视频。尽管还有两年才毕业,但孙晟伟现在就做好了准备,离校时把工作室传给学弟学妹,因为“黑大周刊”的业务他带不走。“到时候准备再创一次业,比如说做咖啡馆兼职拍视频什么的。或者直接考研,接着学。”孙晟伟说。
摆地摊卖文具、去学生宿舍叫卖,加入校创业联盟卖旧教科书,一个学期,他净赚6万元。他是杨海红,哈工程校园里的一个“传奇”人物。
从上大学第一天起,他就抓住一切商机赚钱。“开始不叫创业,不过是捣腾个文具,摆个地摊卖卖,自己赚个差价。”后来杨海红从教科书中发现了商机,一套通识教育的课本新书要800多块钱,一年之后只能卖2块钱一本,他当时就有了卖旧书的主意。那个夏天,他跑遍在哈的所有高校,一捆捆地往回背书,然后再一套一套地把书凑齐,他一共凑了500套,新生报到后,一个下午全卖了,他净赚6万块钱。
大二下学期开学不久,杨海红租下学校一间堆杂物的屋子,然后把屋子里摆满长宽高都是30厘米的格子,创办了至诚爱格仔超市对外招租,杨海红雇了10多名学生员工,自己当起了老板。
爱格仔步入正轨,杨海红又与同学合伙创办“校摊网”,让想打工的同学在网上摆地摊;成立网上转餐中心,学生通过校摊网订外卖,商家给网站每单0.35元的提成;购进自行车对外出租。
2014年春节,杨海红和62岁的父亲商量,说自己想读研究生。父亲没说什么,但他从父亲的眼神里读出了落寞。
考研成绩出来后,杨海红决定不读了,想赶紧找个工作多赚点钱养父亲。老师觉得惋惜,班里同学更觉得惋惜,在校园当老板一边赚钱一边读书,啥都不耽误,爱格仔那么大的一块肥肉,想吃都吃不到,你却要把它吐了!杨海红也纠结过,可爱格仔的模式只能在校园里生存,他迟早要离开学校走向社会。
别了,校园老板!别了,校园创业!这些校园老板要走出校园接触社会,多闯闯,寻找更适合自己的项目。但校园里这一段有关创业的经历,将助力他们勇敢地走向真正的竞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