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夜访上海科创园:深夜的实验室有一群“追光者”
夜上海,美丽精彩不只在于五光十色的商圈、熙熙攘攘的咖啡馆酒吧。近日,我们夜访位于上海市区、郊区的一个个科创园区,观察那里的“亮灯指数”,与挑灯夜战的科创企业负责人、科研人员、工程师、大学生创业者们交流,感受到良好科创生态,蓬勃创新活力,以及抢占产业新赛道的强劲内驱力,也领略到夜上海的另一种精彩↓
入夜,嘉定工业区汇旺东路周边十分安静,来往车辆稀少。与市郊静谧夜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汇旺东路899号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北区内的灯火通明,还隐隐传来一阵阵机器运作的声响。
上海光机所是中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激光专业研究所,在嘉定工业区汇旺东路、嘉定菊园新区清河路上都有科研园区。入夜,记者走进光机所园区,探访高功率激光单元技术实验室和航天激光工程部。
这里是高功率激光单元技术实验室,一台名为化学气相沉积系统(MCVD)的大型设备喷射着近2000℃的氢氧焰。许晓青与金琪是该实验室有源光纤课题组的工艺操作实验师,他们穿着工作服、戴着护目镜,专注地开展着光纤预制棒的沉积和套棒工作。为实验保驾护航的还有两名青年博士后:王璠和郭梦婷,负责输入实验参数、确保实验过程中工艺参数运行可靠。
“沉积是指气体原料在石英管内经过氢氧焰加热后高温氧化反应的过程,这是制备光纤预制棒的关键步骤。”课题组负责人于春雷研究员边走边向记者介绍。“我们正承担重大工程项目使用的特种激光光纤研制任务,通过在光纤内掺杂稀土元素,实现稳定高效的激光放大输出,还要具备其他良好特性。”于春雷告诉记者,他所在的课题组是国内唯一承担这项任务的团队,目前该项目已进入关键阶段。
特种光纤是上海光机所的重点项目,原计划三年期的项目调整为两年交付,将于今年底到期,时间紧迫。
另一方面,化学气相沉积系统的沉积、套棒等工序,需要设备连续运转十几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成,一旦操作过程中途停止,会造成光纤折射率等关键参数的波动,影响光纤使用性能。“为避免前功尽弃,我们只能一鼓作气,在实验室里‘连轴转’。”
科研攻关是结果导向吗?是,也不完全是。在很多情况下,科研并不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付出和收获不一定呈正比。“我们并不是结果导向,事实上也没有所谓的结果,而是过程导向,结果有时候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我们属于实验科学,从某种意义上看,这就是一个不断试错然后积累失败经验的过程。”于春雷说。
夜间,与高功率激光单元技术实验室同样忙碌的,是位于园区3号楼二楼的航天激光工程部。在这里,激光通信研制团队正在进行空间激光通信终端模拟卫星在轨的整机集成测试。这是国家激光通信研制项目,目前模块化的产品研发已经完成,四位科研人员正在隔震的整机集成测试区域内连夜进行测试。
上海光机所航天激光工程部副主任朱韧告诉记者,整机集成测试是最容易暴露问题的环节,需要先制定整机测试细则、逐一梳理测试点,按照产品在轨执行任务流程逐项进行测试验证,最后完成全流程测试。
“我们每天都会制定当天调试测试进度的‘小目标’。如果能当天完成,结束后就汇总数据、开会复盘。如果无法完成,我们就把问题记录下来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攻关解决。”朱韧介绍,“今年春节至今,团队始终保持高强度工作,一般是早上8:30分开始测试,晚上12点前结束,偶尔也会忙到凌晨两三点。”
记者采访当晚,团队要完成动态跟踪通信测试。副研究员鲁绍文告诉记者,该项目去年上半年启动,要求今年年中达到首套交付条件,五月份还要参加总体联试。“工期紧、任务重,大家都斗志昂扬、团队里20多人基本每晚都泡在实验室里。”
科研并非一帆风顺,令人焦头烂额的情况时常发生。鲁绍文回忆起前段时间的经历:“当时单机功能还没走通,但有一个与外单位联试的重要节点,时间非常紧张,我们几个就在单位搭帐篷住下了,加班加点地赶。由于产品软件规模大,软件修改编译一次需要近四个小时,软件一编译完就连续进行测试,如果出问题则需要重新修改编译。为了赶时间,我们就没日没夜地干。”
鲁绍文的妻子也是所里的青年骨干,俩人的孩子还不到1岁。“平时孩子主要由家里老人照顾,我俩陪伴孩子的时间很少。有时,我会趁晚饭时间抽空回家抱抱孩子,然后回所里继续赶进度。”
深夜的上海光机所园区里,灯火通明的除了实验室,还有园区内的篮球场和足球场。球场上有不少人在打球,还有人在玩飞盘。“做科研,偶尔也要‘换换脑子’。当项目卡在一个关键难题上时,到球场上活动活动、出出汗,也许难题就能迎刃而解。”上海光机所相关负责人表示。
光机所还在后勤处专门辟出一个楼层,为科研人员子女开设晚托班。当晚7点多,四年级小朋友陶钊弘正在晚托班背诵课文。“爸爸是搞科研的,工作起来没日没夜。妈妈下班赶来需要时间。我是这里的老学员了,从二年级开始【园区】夜访上海科创园:深,每天下午4点半放学后,我都会搭乘上海光机所安排的接送车来这里吃晚饭、写作业,等妈妈来接我。”
陶钊弘挺喜欢晚托班的,在这里认识了不少小朋友,遇到不会做的题目有来自中科院上海实验学校的老师现场辅导,晚餐会直接送到教室里,“今天吃的是板栗炒肉、丝瓜炒蛋、绿叶菜还有香蕉。”
“一心扑在科研上,家里孩子无人看管,是年轻科研人员最焦虑的事。”上海光机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这个千人大所里,35岁以下年轻职工占半数,其中绝大多数是家里老人帮不上忙的“新上海人”,晚托班服务应运而生。目前,上海光机所的晚托班共有47名小学生和13名初中生。
园区还为科研人员提供夜宵。22:30分,园区食堂热闹起来,各团队科研人员陆陆续续过去补充能量。小笼包、葱油拌面、蒸饺夜的实验室有一群“追光者”、红烧鸡腿、番茄炒蛋……餐食丰盛可口。“大家忙起来没有时间概念,很多人晚饭也没顾上吃,就把夜宵当晚饭了。我们食堂的煎蛋很好吃,尝尝看!”高功率激光单元技术实验室科研人员郭梦婷向记者推荐。她自己照惯例点了一个煎蛋垫垫肚子,吃完后步履匆匆地赶回实验室。
嘉定区科研院所集聚。为解决科研人员的后顾之忧,上海光机所本部与北区所在的嘉定菊园新区、嘉定工业区为人才提供了多种支持保障。嘉定工业区通过自身“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基地”的资源优势,帮助院所、企业申报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菊园新区已建造人才公寓近800套,还为科创人才提供体育健身、家政服务等方面的专享服务与优惠。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