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不仅仅是开店
最近有媒体报道,《校园商铺老板全是大学生》:“南京某职业技术学院内新出现了一条建筑面积达1100平方米的商业街,在这条街上一口气开出了26家店铺,不收房租还免费装修,店主人不是别人,清一色的是在校大学生。”如果这是一所商贸学校,把商业街作为创业实训基地,的确不失为一个好的创举。但如果学校把开店理解为创业,并以此为示范,只是鼓励学生出租自行车、送快递、收废品,甚至跑腿买快餐、买车票,不仅把创业的内涵狭窄化了,而且脱离了学校的办学目标,也违背大多数学生成长、发展的规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工作方针”中指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高职、本科、研究生教育是在不同的层面开发人力资源,培养和造就相应领域的高素质人才。在学习阶段应抓紧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积聚专业优势,全面提升素质。大学学习的时间是短暂的,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学生应该把主要力量集中在学习、实践、提升能力、提高素质上。学校要以良好的校风、学风来培养学生学习、创造、创新的习惯和能力。如果把创业仅仅理解为经商、开店、挣钱,并以此为示范、为导向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价值追求,其结果是会影响和偏离学校培养人才的总体目标的。
经商、开店是创业,但创业不仅仅是经商、开店。特别是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学校应强化他们的创业意识,培养其创业能力,使他们的创业和学习的专业相联系,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相联系,去开创自己的事业,去推动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从广义上说,大学生创业应该到社会发展最需要的地方、行业去建功立业,去开创一片新的天地。学校教育应该立足于培养人才,以超前的理念和思维,引领大学生在更高的层面、更深的层次、更广阔的舞台去创业、创新、创造。
俞敏洪在两会期间讲:“不要毕业就创业,除非你是比尔盖茨。”这是一句“皇帝的新装”式的直白的语言,是一个成功创业者的真实呼喊,遗憾的是应者寥寥。我想,俞敏洪不是反对大学生创业,而是在给不恰当地号召大学生都去创业泼一瓢冷水。对于一无经验、二无关系、三无资金的大多数毕业生来讲,创业不仅是艰难的,而且成功率是极低的。作为高校,作为培养引导学生成长的导师应该是最了解自己学生的。应该鼓励、引导、帮助有一定条件的学生去创业,而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首先是选择一份相对合适的工作不仅仅是开店,为自己迈好走上社会的第一步。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积累,再作一次规划,这样的发展路径可以避免盲目起步从而少走弯路。
卢雍政最近在“KAB创业教育年会暨第二届大学生创业教育论坛”讲话中指出:“就业创业教育本质是实践教育,主要内容是观念引导、技能培养,基本方法是实现学校第二课堂与社会的有效对接,是一种专业化、系统化、社会化的开放的素质教育形式大学生创业。”学校千万不能把创业简单地理解为仅仅是鼓励学生开店。(作者系江苏大学党委原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