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线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大创)小白参赛须知
文章适用对象:有意向了解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下简称“大创”)并且没有完全熟悉这个比赛流程和套路(滑稽)的同学。
大二第一负责人,省级立项,从申报书结项成果基本上是自己一个人完成的,组员都是玩的很好的朋友,所以带躺也没什么关系。(关于具体经过会在后面的第三项内容中有所提到)
大三受到同届同学以及学弟学妹们等多组邀请一起参赛,最终选择了一组竞争性较强的队伍,一起冲一下国家级立项。
如果有人曾告诉你大创很水,其实也没错,对某些人来说确实是很水,毕竟五个人的队伍可能三个人在划水,真正做事的只有两个人,而告诉你大创很水这个观点的人很可能就是那划水的人之一。
如果你问我同样的问题,我不会讲大创很水,因为我曾切身参与过大创的申报,立项,项目进行中的季度报告制作,项目过程推进以及结项成果制作等一系列完整的项目过程,但我会告诉你:大创其实很简单。
那么大创到底要不要参加,适合哪种人参加呢?以我自身举例,参与过几次大创,还有挑战杯,互联网+这一些相通的比赛后,现在大三下学期的我已发表4篇论文(均第一作者),获得5个专利授权(均第一发明人),4个发明专利成功受理(均第一发明人),凭借着尚可的绩点拿到了一等奖学金。
举自身的例子,并不是要夸耀什么,尤其是在人均大佬的知乎上更是没必要,只是想表达:如果我大一没有接触这类比赛,大学三年下来,我可能就是在浑浑噩噩的及格万岁中度过的。比赛除了最终成果,更重要的是对一个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当一个人有事情去做,并在这件事情中承担了一定的责任与义务,那么他会开始注意时间,想着如何利用好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事实上,有相当多的大学生,对于”时间“的概念是很淡化的,所谓的时间无非就是到点下课、吃饭,或者说是男女朋友的纪念日,不要告诉我你每天都是在图书馆或者实验室中度过的,如果是的话这篇文章也不用看了,本文对于这种层次的大佬意义不大。对于大多数同学,是自由与迷茫并存,不管你是想拿奖学金,还是想着保研出国,又或者是想体验创业,甚至是受够了终日打游戏的无聊,想找点新鲜事物做,参加大创无论如何都是一个完美的选项,成则有利计划(大创)小白参赛须知,败则无害,精力投入也不需要像是参与数学建模国赛那么高,避免了从入门到放弃的尴尬情况。大学的确是挥洒青春的地方,不管你是想要在校园歌手大赛上夺下冠军还是率领着学院的篮球队蝉联冠军亦或者是偶遇佳人,谈情说爱,这都不妨碍你参与大创,甚至相辅相成,你可以开拓自己的圈子,也可以带着朋友们一起参加,加深彼此间的感情。
99%本科生的科研能力都十分有限,若是等到日后读到硕士博士时再做出一番成绩,那也是日后的事情了,大一、大二、大三在读的同学几斤几两想必在读的各位自己心里都清楚。如果运气好,拿到个老师课题下面的一个小项目,别高兴的太早,基本上就是要帮老师打杂,整理收集资料等重复性任务,在提高个人能力的作用上十分有限,核心的东西老师也不会轻易让我们做的。
笔者在这里建议,除非是对于老师的课题十分感兴趣,保证自己可以跟着老师做项目并愿意付出很多额外的精力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否则的话建议自己选题,好处有二:一是毕竟自己选的题目,往往是在与本专业以及个人兴趣相结合后决定的,立项后继续做下去的动力足,不容易出现项目夭折的情况(俗话说,自己选的路哭着也要走完);二是注意选题的联动作用(例如为了以后考研学校复试做准备,做目标院校专业的相关项目,结合时事热点等日后有机会再写文章展开叙述)。
每个学校的申报书都大同小异,基本上包括了一下五个部分(附上图片),其中核心内容是第二项项目方案,展开可以写6-10页的内容,给的建议就是模仿本校往年成功立项的申报书,尤其是国家级立项。关于具体每部分的写法套路本文不再占用过多笔墨,毕竟文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感兴趣的同学对比赛有个初步认识,日后有时间再写文章详细展开描述。
这是很多大创经验贴不会告诉各位的内容,一般的帖子都是千篇一律的告诉大家要找几个靠谱的队友,有点良心的会告诉你队友能力不重要,关键要积极性高,诸如此类的说法,最后甩给你个公众号让你去领取上万份的写作模板,结果你去老老实实关注了公众号,一看乱七八糟的广告不说,真正有用的资料几乎没有,果断就会白给,白白浪费自己时间给人家公众号增加客流量,让他们赚取广告费。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经历给出观点,仅供有缘人参考。
三分看自己:如果都是第一次写申报书,一个月写出来的和三天赶出来的肯定不一样,不要小看时间的打磨作用,基本上所有人努力完成一篇申报书后自己在那个时间点都是很兴奋的,怎么看它怎么顺眼,但是等你隔上两三天再看,还是会发现很多不足,也会再次修改,这或许就是时间的魅力。
笔者大二以第一负责人的身份参加大创,因为大一参与过大创,对于比赛的时间节点有了整体把握(基本上各个学校3月份出比赛通知——四月份的某一天截至申报书提交——五月份出立项结果——中间经历2次季度报告+1次中期成果报告——次年5.6月份提交结项成果),因此我在大二寒假期间就查找资料并定下主题,二月底返校后马上联系找好指导老师,花了大概一个月的时间完成申报书的定稿(与老师沟通并反复修改10次左右),学校当年比赛通知出来比较晚,三月下旬,但是截止时间很赶,没记错的线的样子,当身边同学刚开始准备这个比赛的时候,我已经完成了所有比赛要准备的东西,第一个完成申报书提交的(这个也会给负责老师留下好的印象,老师可能会记住你并且明年的时候让你给学弟学妹们分享经验,记得不要吝啬,实话实说就好)。
正因为个人充足的准备,才能使得结果有所保障,不要盲目相信那些说什么一两天就可以制作出申报书的人,哪怕立项了,也是我接下来要说的七分看老师的内容,成功立项的原因往往也跟这些人自身实力关系不大。
七分看老师:可能又要多说一些大实话了,不知道是否会触及某些人的利益,但是这就是大创的套路所在。关键是第一指导老师的选择,必须拥有副教授及以上的职称,这是比赛明文规定的基本要求我就不再过多叙述了,重点是:老师的职务。一个学院里老师们职务具体如何排名,我不在这里展开说明了,仅以此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聪明的同学说到这里已经足够,提示一下,如果你能找到学院往届立项名单,看一下立项成功的尤其是国家级项目对应指导老师的职务,你甚至可以发现倒来倒去实线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每年成功立项的都是那几位老师指导的项目,偶尔有新人加入但是只占小部分,这是巧合吗,或者说其他老师都不参加指导这个比赛吗,我想你们看看报名的队伍以及最终成功立项的队伍的数量,心中自会有答案。
抓住上述重点,你立项的成功率就有了基本保证,接下来就要根据个人情况选择老师了:如果你纯粹为了混个奖,那你就找不怎么管事情的老师(立项之后老师基本不再管你,你中间进程自己把握),也不要怕最后无法结项,结项成果就是论文或者专利,这个真的很简单,这都是立项后的事情了,本文也不再多展开叙述,真到了那时候我们可以再交流;如果你想学东西,比如如何进行实验研究,数据处理,论文写作或者专利申请等,那请你至少做到我大二准备阶段的工作,提前1-2个月选定题目,主动跟目标老师沟通,有能力且又对学生负责人的老师有但是相对少很多,而且往往都是同学们选择的热门,因此需要前期相对充足的准备以获得老师的认可,而且项目推进过程中也要付出不少时间精力,推荐大二的同学可以尝试,毕竟比起大一的同学已经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比起大三面临实习或者准备考研、出国的同学来说时间也比较充足。
上述两类老师,有的同学可能会说自己跟老师完全不熟,那要如何去分辨识别,答案就是:问学长学姐,且只问那些省二等或者国家级立项的学长学姐们,立项失败的就别问了,因为他们可能没有真正理解这个比赛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问多了容易误入歧途。
不要指望队友:见过太多立项直接失败,或者立项成功后,项目进展期间组内出现矛盾,最后无法结项或者负责人换人的情况。这往往都是由于对于队友抱有过高要求或者说幻想造成的,笔者作为一名普通学生都能基本上一个人完成所有工作(当然确实付出了不少时间精力),尤其是准备做项目第一负责人的同学,你们也一定可以做到的。反过来讲,如果笔者选择要混一个奖的话,在一个人完成工作的基础上并不需要付出多少精力,例如本次大创,申报书选题和60%的内容都是我写的,三天初稿算上精修大概花了一周(毕竟写过多次申报书+论文的经历了,所以大创这种比赛的申报书现在才能手到擒来,并不是最开始就能做到这样的),当然立项后面的事情我也可以基本不管了,主要由队友负责了(要提前与队友沟通),我当组员。讲到这里就是希望各位怀着“队友帮不上忙正常,帮上了那就是惊喜”的心态去参赛就好,毕竟你要做第一负责人,本来就是任务的主要承担者。
第一次分享此类内容,就先写到这里吧,笔者也是很普通的一个大学生,希望能凭借自己的努力到达想去的地方,所以接下来还是会专注于21考研的复习。这篇文章也是在恰巧收到了大创结项论文的录用通知后写下来的,仅以此怀念那些一个人咬牙坚持过的夜晚,未来之海上的灯塔依旧闪烁着迷人的灯光,为我指引着前行的方向。
再次执“笔”,两年已逝。本以为两年前的疫情会在酷热的盛夏或是冰冷的寒冬中泯灭,谁又曾想到时至今日形式却依旧严峻。各位好久不见,在此祝愿大家身体健康。
正如前文结尾所说,正是这感慨之余写下的文章,却意外受到了大家的阅读,也使得我有机会在评论区与大家交流甚欢,头脑风暴。现在大概叙述下两年来发生的故事,也算是对读者对自己的交代。
关于文章开头提到的“笔者大创经历”里所说的大三冲击国家级立项,这个后来也是成功了的,队内第一负责人是曾经一同参赛过的队友,经验相对丰富的情况下加上充足准备最终拿下国创,项目于去年成功结项。
2020年3月底本文发出之时,笔者的大三下学期因为疫情尚未开学,在评论区与各位交流的同时,看到了不少关于考研成功的祝福评论,实话实话,不论何时读起来都是万分感动!但是遗憾的是同年年底的研究生考试中笔者并未上岸,而且连复试线也未曾达到。虽然现在还能看到评论中大家点赞最多的那条我自己的留言,但很遗憾没有做到所说的“来年顺利上岸”。不甘心的我,在之后的一年里选择了二战,最终也是在前不久的复试中稳定发挥,成功上岸,家人朋友们的理解与支持,是我这一年里最幸福的记忆。
后来很少与读者评论区互动了,原因主要有三:其一是文章发出后的大半年内,我已经在自身知识的范围内尽力回复大多数的提问了,很多共性问题往往不做重复性回答,希望各位有缘的读者翻看之前的评论,往往就会有答案,还能学到其他相关问题;其二是个人时间精力也确实有限,同样作为学生重心还是放在学习知识上,知乎只是时间不固定性查看;其三是有些专业性太强的问题真的不会,笔者是主修工科专业兼修财管类专业,大多数专业的项目思路都是可以探讨下的,但是如果涉及到具体知识性问题还望体谅笔者的才疏学浅,无法给出详细解答。
评论区我还是会不定时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回复的,如果还有个别疑问也可以来我的咨询页面,要注意的是:
(2)我更多的是回答大创申报立项相关事宜,如果问我具体的项目点子,建议你带着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方向来,我们可以做进一步探讨,如果单纯靠我突发奇想给出了项目点子,那也只是一个初步想法,后期还是要你自己来完善的。
(3)暂时不考虑加微信,有疑问我们知乎上交流就好。我不是商人,同大家一样,也是一个在求学的学生,大部分时间还是要用在学业上,咨询费用大概一杯奶茶钱,但是我对于每个问题投入的精力远不止这些。感兴趣的同学也可以看看部分可以旁听的咨询,我的咨询是否物超所值便自有判断。
(4)部分提问如果我没有接受,无非就两种情况:大概率无法回答,小概率没看到提问过期了,费用都会原路返还,还请互相体谅。
没想到的是后台提示我文章的阅读量有30w+了,在此不求各位读者的点赞喜欢和收藏,只是希望本文能够对各位有些许启发。考虑到文章的读者群体,我后面有时间的话会写文来分享一下这两年来考研的过程,就当是一个没有开挂的普通学生,对于求学路的碎碎念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