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教育:不只是鼓励开公司创业精神才是精髓
“亲,来点啥?”这不是天猫商城的旺旺留言,而是一所大学课堂上的正规课程。这所学院叫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因为可以让学生带着笔记本一边上课一边打理自己的网店,网店的信誉度还可以抵扣学分,所以也被人称作“淘宝大学”。
很明显,这是一所创业学院的教学改革。改革必然引起争议,但所有的进步都在争议和摸索中获得。创业教育不仅仅是在职业学院中开展,本科和研究生的重点院校也在很早之前就已将其纳入到了课程体系里。
早在2010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就正式成立了创业学院。据负责人称,学院一方面为全校学生开设创业方面的通识课,供学生选修;另一方面招收“宣怀班”,每年招收约50名学员,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创业。
而上海理工大学的首届创业本科班学生则均为转专业而来,只不过首届创业班毕业后的学生大部分仍选择了就业。创业班负责老师认为,创业班的学生不代表着就一定要毕业后就创业。因为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是两码事,未必每个人都要最后进行结果性的创业实践,但每个人其实都需要创业教育。
在中国,因为时代原因,早一批的创业者们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一度让创业离多数人非常遥远。但自从网络走入人们的生活,年轻的创业者们层出不穷,创业已经成为了年轻人,尤其是大学毕业生热衷谈论和实践的话题。但正如上海理工大的老师所言,创业教育不等于创业实践,并不是每个创业班毕业的人或者接受过创业教育的人都要开公司。将创业课程变为必修课,是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业意识,这和专业领域的创业培训是两回事。
教育专家认为,人才是多元的,其需求也多样,“一刀切”的教育要不得。也许我们最终收获的果实不如预期,但是只要这些果实对社会有贡献,每一步的教育改革所做的工作就值得。因此,创业班是在播撒种子,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必要。譬如在美国,所有的大学都有创业教育,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和创业精神。
“创业,不一定是自己开办公司。”同济大学党委书记周祖翼认为,不管是当一名学生,还是毕业后在公司里做一名雇员,都要有创业精神。因此,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并不限于培养学生去开公司、办企业,而是重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基础、动手能力、领导水平以及身体素质等等。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解释,从广义上来说,创业教育就是培养具有开创性个性的个人,而且这种人应具有首创精神、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具有开拓技术、社交和管理的技能。百科给的定义则是:培养具有探索、冒险、创造精神和从事各项事业策划乃至创办新企业的知识与技能的教育。
因此,创业教育不同于以往的适应性、守成性教育,而是注重把创业精神和开拓技能的培养提高到学术性和职业性同等重要的地位,通过培养具有开创性个性的人,使他们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需要开公司创业精神才是精髓,更好地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个人生活质量提高发挥作用。
新精英生涯高校事业部总监、全球职业规划师认证培训师李春雨说:“很多人误认为创业教育一定是让学生去创业,其实它更多的是在于创业教育中理念和精神的传输,是管理思维上的一种创新。人们应将创业和创业教育区分开来,创业教育一方面是给大学生提供了一种试错的可能,另一方面则能够更大程度地提升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思路的管理与实践,从而唤醒大学生的创业精神。”
至于今后应如何正确对待新设立的创业教育课程,人力资源专家刘兴阳认为:“对于高校而言,应当结合学校的特色进行创业教育课程的开展,例如以外语为特色的学校,就可以请一些外资服务公司进行创业课程培训,而以金融、贸易为特色的学校或学院则可以适当开设投资、风投等方面创业的课程。学生们也应当认真对待创业课程所传授的内容,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而不是盲目地学习却不知如何将它运用到实际工作之中。对于不准备创业的学生而言,也应当牢记学习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因为它们在将来的就业当中会有很大的作用。”
而作为学生,创业精神就是在课堂上敢于提问、勇于质疑、挑战权威;对于员工,就是工作时用脑、用心、用手;对于创业者,是要敢于冒风险,在成功与失败面前都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
比如同济大学,到去年底的时候,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同济分基金资助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就立项了72个,学生在毕业时就已经注册成立的公司有近百家。记者拿到的同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今年7月的统计显示,学校2012届毕业生中,有42人选择自主创业,另有28名在校生正在“试水”创业。
“是否真正创业,是学生自身禀赋和自主选择的结果,但将创新创业精神的培育和引导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既是高校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组成部分。”周祖翼这样说。
早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就已经开始起步。当时是“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是教育部门在高校内推动创业课程的开展。标志性事件是2002年教育部首次在全国选取了9所创业教育试点高校,鼓励各高校创新、探索创业教育课程;另一方面是鼓励创业实践。标志性事件是1999年,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全国学联主办的首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成功举行,有意识地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
许多高校创业班的负责人有同感,即遇到的普遍重要问题是学校整体的体制、机制还不太适合创业班的发展和需求,还有学校政策的不配套。比如对创业类老师的考核方法没有突破原有机制,使得老师们的工作量无法被认可;或者是很多老师忙着写论文,不能积极参加帮助学生创业的工作等等。
比如慕尼黑工大独具特色的“师徒配对”项目。在慕尼黑工大创业教育:不只是鼓励,每年都会有一些企业界退休不久的老员工、老校友到学校登记,意愿与学生结成“对子”,给予课余指导。学生也会递交意向书,学校则根据供需信息进行双向配对。师徒间建立联系后,便可自主组织活动。专家介绍,这种制度植根于德国职业教育师徒相承的传统。师傅会把学生请进家中,或带他参与社会活动,在交往中传授从业经验。有的师傅会把学生介绍到其公司实习。师傅的帮带行为完全自愿,不领报酬,因此学校也没有成本方面的顾忌。
而在加拿大大学中,位于安大略省西部的滑铁卢大学创业教育和文化也可作为参考。该校为学生建立了一系列创业机制和平台,其中最具特点的就是名为“速度之城”的学生创业孵化器计划。该计划开展近4年来,已孵化出数十家高技术创新企业,成为名副其实的下一代企业家摇篮。“速度之城”计划成就了学生的创业梦想,而不少成功创业的学生又回馈学校,使滑铁卢大学得以加大对学生创业的支持力度。2011年3月,23岁的Kik互动公司创办人泰德·利文斯顿宣布向滑铁卢大学捐赠100万加元(约合人民币630万元)。
Kik互动公司是迄今为止“速度之城”计划孵化出来的最成功公司。该公司开发的应用程序能让不同种类的无线通讯设备实现信息的即时共享。目前该公司的用户已超过1000万。利用利文斯顿的这笔回馈,滑大新建了“速度之城”风险基金,作为学生创业的种子基金。在今后几年里,该基金将陆续向全校范围通过竞赛评选出来的30个学生新创企业项目每个提供资助2.5万加元、为期4个月的免费办公场所以及与创业相关的咨询、服务和指导。
数据显示,创业教育在国外已经发展成熟,并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以最早进行创业教育的美国为例,现已开设创业学位教育的高校有200多所,与之对应的美国经济在1980年以后,超过95%的财富都是由引发“创业革命”的中小企业创造的。
而在我国,如开篇的“淘宝大学”等创新教育模式,创业教育其实基本还停留在职业教育院校进行。高等层次的创业教育还没有得到真正大幅度的覆盖和实施。虽然创业与创新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已在世界多所著名高校商学院推广,但是我国大陆地区创业与创新专业硕士教育目前还尚处留白地带,因此,有专家表示,在中国开设创业与创新方向专业硕士,具有开创性意义。
12月21日,由国家教育部门授权,新华都商学院承办的首个创业MBA在上海开班。作为我国首个创业MBA学位点,新华都商学院在创业教育上形成学位教育和高端培训相结合,“学业导师+企业导师+创业导师”三导师的教学方式。
教育部某领导在接受采访中说:“我们不鼓励学生开小店,更希望他们的创业能够符合国家需要,如在科技创新之外,也做一些文化创新方面的创业。建设创业型大学,涉及一系列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重大转变,而广大中层教师是大学办学思路的践行者,将直接关系到教育转型的成败。”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东莞外来工群像:每天坐9小时 经常...66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