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内将再有2亿左右农民进城年轻人都走了农村还剩下什么
说起农村的生活,仿佛小的时候更有人情味,这并非特指邻里关系,而是农村才具备的烟火气。可是,现如今,这样的烟火气正在随着年轻人的进城,而濒临消失。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家近期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明确表示将继续推进以人为本的城镇化。而据相关专家预测,此次城镇化的推进力度,或将在15年内达到约75%,这也意味着未来将再有2亿左右农民进城。
其实,参考于其他国家,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的发展轨迹,城镇化大多被认定为了一个国家进步的标志和手段。而在这样的基本国策下,农村的劳动力人口外流的程度,也自然会逐步加大,而未来,农村究竟还剩下什么?
随着年轻人的不断离乡,农村的“恋土情结”正在以一个很快的速度消失,而带来的影响主要有以下这两点。
首先,种地主力的逐渐退出,对农民来说既是好事,又是坏事。我们说农村的种地主力为50后和60后,而未来这批农民将因年龄而逐渐退出。考虑到农业是资源受限行业,即粮食总产量,离不开种植总面积这一基础,因此,种地主力的逐渐退出,职业农民的接替上阵,好处是职业农民的收入将会翻番。而与此同时,弊端则是大多数农民无缘农业的“高回报期”。
与此同时,随着年轻人的进城,农村的居住将会面临考验。随着各地对宅基地标准面积的限定,未来宅基地收费使用,很可能会成为现实。而且,随着户籍制度的“双向流通”以及鼓励返乡下乡创业政策的普及,城市富人对于空闲宅基地的投资热情也会逐步高涨。届时,农村很可能会出现大量宅基地被富人占用,农民申请宅基地会变得更难的情况。
在此前国家发布的关于开展农村住房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表示,将逐步推进农村宜居型农房改造工作,并预计到2035年,让农民基本都能住上适应新生活方式的宜居型农房。与此同时,农业农村部近期也表示,未来将通过政策扶持,推动农业生产托管高质量发展。除此以外,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表示,二轮土地承包期限到期后,再延续30年。
通过以上政策不难看出,国家的宜居型农房改造政策,不仅能够让留下来的农民(一般为农村中老年人),能够住上更好的房屋,同时也能让进城落户的年轻人,也拥有一个退路。而且,农业生产托管模式的推广以及土地承包期限延续30年的“双双搭配”,让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民以及后代,不会因户籍或住所的变动,而丧失掉重要的农业经营收益。
随着国家逐步加大对“三农领域”的投入力度,未来农村将面临大变化,而农民最应该注意的是以下2点。
首先,明确资产的合法性和归属者。考虑到农村的宅基地和土地,是未来农村发展的重要支柱,国家对于宅基地和土地的盘活与利用,只会越来越严格。因此,建议农民及时通过宅基地和土地确权,及时明确资产的合法性和归属者15年内将再有2亿左右农民进,以便在未来农村改革中,在避免不必要损失的同时,享受到足额的利益。
其次,谨慎在“进城”和“留乡”之间作出选择。虽然城市拥有更好的教育、医疗和就业条件,但是在生活成本以及后续发展上,农村的潜力相对更大。虽然目前在部分地区城年轻人都走了农村还剩下什么,满足条件者,也可将户口迁回农村,但是其中的难度并不低,因此,建议农民谨慎在“进城”和“留乡”之间作出选择,以免错过更好的发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