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拍视频月入8千返乡创业负债10万”90后农村青年梦碎县城
从农二代个体和家庭层面来看,选择创业能带来较高的收入和一定的自由时间,满足家庭生活需求。但他们的创业也受到中西部县域经济空间的限制。中西部县域经济结构缺乏工业支撑,就业机会有限,大多都集中在服务行业。
河南焦作一位农村青年第一次创业选择跟战友合伙电子支付推广项目,每个人投了10万元,推广2年后失败,本钱都亏了,负债10万。后来他又开始做跨境电商兼职视频博主。目前每月能有5000元左右的收入,但不稳定。
农村青年返乡创业很大可能面临发展的悖论:集中两代家庭的资源和力量创业,力图实现更高层次的县城生活目标,实际上随时容易陷入生活困难的窘境,最后可能让家庭陷入弱积累、高风险的状态中,导致父代被迫卷入,以及加剧青年婚姻的不稳定。
90后农村青年正热衷返乡创业。根据农业农村部公布的数据,2022年底中国返乡入乡的创业人员累计达到1120万,他们的创业足迹遍及县城、乡镇和村庄。
和浩浩荡荡的创业人潮相比,这些青年的创业梦实现起来并不容易,不少县域返乡青年的创业可能让家庭陷入弱积累、高风险的状态中,导致父代被迫卷入,以及加剧青年婚姻的不稳定。
如何理解返乡创业的青年?他们和父辈有哪些差别?和城市里的同龄人又有什么不一样?腾讯新闻知识万象对话武汉大学社会学院博士研究生雒珊。
雒珊:“农二代”,或者90后新生代农民工,这个群体需要在经济发展的阶段和农民工的代际结构去定位,他们身上有着新时代的烙印。
从我们团队多年在农村调研的结果来看,中国的整个经济发展都伴随着农民工的流动。上世纪90年代东部工业化迅速发展,以中西部70后为主的“一代农民工”走出村庄外出打工。随着经济波动和农民工年龄的不断增长,开始有“一代农民工”回流返乡创业的现象,他们积累了一定的资本和市场经验,回乡村做点小生意,能力强、有远见的会进入县城。他们人数比较少,主要回到仍有价值归属的乡村中生产生活。“一代农民工”返乡创业是乡土还未远去的表现。
以90后为主的农二代青年则有所不同了。他们的返乡创业是在中国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产生的,尤其是近年来中西部县域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应该说,他们返乡创业是因为他们的家庭目标已经转变——在他们这一代完成县域城镇化,也就是在县城真正实现从乡村生活到城市生活的目标。
农业农村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底中国返乡入乡的创业人员累计达到1120万,包括了县城、乡镇和村庄。其中,最近几年“返县创业”的青年越来越多。如果你走进县城,就能发现很多年轻人以及他们开的店。县城最近几年的服务业“繁荣”跟90后农二代青年有关系。
雒珊:对农二代而言,县城是最能够得到的城镇化层级,可以满足他们更高层次的生活需求。为什么这样说?
首先,中西部县城的房价普遍在4000元/平左右,是在他们父辈支持下能买得起房的地方债10万”90后农村青年梦碎县城。能力强的父辈能够用半辈子的积蓄支持在县里全款买房,但很多家庭还是要靠银行贷款和按揭。但要在大城市,大多数农民家庭两代人都不一定能凑够首付。
其次,最吸引农二代的是县城的公共服务资源,特别是教育和医疗资源,他们能够享受到便利且相对低成本的公共服务。这也是大城市无法满足他们的。他们在大城市主要都从事非正规行业,基本没有保障。
实际上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仍然是外流的,但很多农二代青年返县创业是期望实现更高层次的生活,不只是经济物质生活层面。有接受访谈的人就表示:“最近几年外面的形势也没那么好,看县里最近几年发展不错,想回来试试创业,总不能一辈子在外面当打工人。”
除了物质需求外,他们考虑更多的是家庭生活。我在河南焦作一个村里调研的时候,一个90后在县城创业的青年说:“不愿意让小孩当留守儿童,这样即使挣到钱也没有意义。”
总体上,这些90后青年追求更高层次的物质生活,比如更优质的子代教育和休闲消费,也追求完整亲密的家庭生活。这种目标牵引着一部分农二代返县创业。
雒珊:从农二代个体和家庭层面来看,选择创业能带来较高的收入和一定的自由时间,满足家庭生活需求。但实际上,更关键的层面是中西部县域的经济空间存在极大的限制。
我的博士论文对县域经济和县域社会进行了调研,中西部县域经济结构是以“生活性服务业”为主导的,缺乏工业支撑,就业机会有限,大多都集中在最近几年县城发展增加的服务行业。
回到县城的以女性为主,主要是为了陪读子代。县城的服务行业平均工资是2000元左右,这些女性回到县城工作的话,一般无法兼顾对子代的照料。而对男性而言,县城不仅适合的就业岗位少,工资也远比不上大城市,平均不超过5000元的工资根本无法支撑一家人在县城的生活。
我们调研时算过,在县城一家人一年生活的花费最少也要五万元以上,这还是在父代有经济支持的情况下。对农二代而言,如果要回到县城,只能选择冒险创业。
雒珊:他们创业的类型是低门槛的小微创业,以时间灵活、轻体力、低投入、低风险为特点,尤其集中在新消费行业和互联网行业。这种创业偏好既符合年轻人的个体性价值,也为弱势的农民家庭控制了成本和风险。
我在河南焦作访谈了一个小哥,跟我年纪差不多。他是大专学历,之前在北京从事视频拍摄工作,工资还蛮高的,月工资能达到8000元。结婚之后他就退回到郑州工作,工资稍微降了一点,但是离家近。他妻子是培训班的老师,把小孩留给在村里的母亲带。老人带孩子,带着带着孩子不怎么爱说话。后来经过家人提醒,他就选择回到县里创业。
第一次创业他是跟战友合伙了一个电子支付推广项目,每个人投了10万元,推广2年之后不幸失败了“北京拍视频月入8千返乡创业负,本钱都亏了,负债10万。后来他又开始做跨境电商兼职视频博主。因为负债后没有了本钱,目前每月能有5000元左右的收入,但不稳定。
他说他身边有20-30个年轻人都在创业,情况跟他差不多,而且很多人都是多次创业。做奶茶店、烧烤店这种实体店的投入资金很高,一般家庭投不起,并且很容易就失败了。另一部分人就跟他一样,选择低门槛的互联网创业,用他的话说就是“里面空间比较大,做得大挣大钱,做得小挣小钱”。
雒珊:真正创业成功的一定是少数,整体创业成功率实际上并不太乐观。即使是近几年风口比较大的互联网创业,也只有少数挣到了钱。比如上面那个农二代身边20-30个案例中,真正成功的不足四分之一,大多数都失败了一次或者一直没成功。
对他们而言,创业实际是在厚重的代际支持下实现的,因此这不算是个人行为,反而是农民家庭集两代人之力的冒险尝试。这种返乡创业很大可能面临发展的悖论:集中两代家庭的资源和力量创业,力图实现更高层次的县城生活目标,实际上随时容易陷入生活困难的窘境,县域返乡青年的创业可能让家庭陷入弱积累、高风险的状态中,导致父代被迫卷入,以及加剧青年婚姻的不稳定。
整体来看,返乡创业实际上是一个农二代青年家庭的无奈之举,无法简单判断这种选择的好坏。在大城市打工实际上还是多数。不选择返乡创业的农二代青年家庭一般处于“一家三制”的结构中:男性在大城市务工,女性回到县城陪读子代,父代在农村或继续在外务工。这种家庭的经济积累能力很强,有很强的发展性面向,但也是以牺牲完整的家庭生活作为代价。
雒珊:90后农村青年之所以具有新时代的烙印,就是因为他们这一代身上的“乡土性”已经褪去了。在他们看来,“农村生活不方便”,他们自己也“不会种地”。本质上是他们的价值归属已经不在乡村了。他们接受和践行的是城市生活体系,而县城是满足城市生活的最低起点。
实际上,这一代农村青年很有代表性。除了一些个体性的原因,他们的处境受到城乡关系、县域空间、家庭发展的影响,是向城乡中国转型中的一代青年,他们面临着更大的家庭发展和阶层突围困境。
如果比较两代农民工,我们可以发现:一代农民工赶上了中国快速发展的红利,通过进入市场从事重体力的劳动。他们经济积累能力很强,只要勤俭节约,花上大多数积蓄也能实现帮子代买房结婚的目标。同时,年老之后他们至少还能退守乡村。而90后农村青年虽然在父代的强代际支持下,能够实现进城买房的目标,但他们面临着更强的竞争和更高的家庭发展目标,他们这一代的发展能力很难支撑家庭的跃升。
和城市里的同龄人相比,大多数90后农村青年的学历水平无法实现大城市的稳定就业,其内在价值追求也不归属于大城市,因此他们选择县城作为个体和家庭城镇化的实践空间,但要实现在县城的体面生活还存在较大的困难。
总体上看,在城乡中国剧烈转型的过程中,这一代提前迎来了“青年危机”,包括创就业不稳定、大龄“婚难”、家庭经营的危机。这种危机可能是长期的、综合性的。大多数农村青年也在尝试走出危机,他们在具体实践中的韧性也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