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青年人才扎根乡村的现实路径
基层一线尤其是偏远农村人才流失较多。由于农村尤其偏远山区立地条件差,经济基础薄弱,条件不够优厚,城乡发展不均衡,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差异悬殊,对人才吸引力不够,导致人才从农村流向城市。近年来,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大量农村青壮年选择背井离乡来到城市工作和生活,导致农村劳动力持续减少、农村人口外流现象严重,各类人才奔赴大城市,乡村人才逐渐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发掘人才、引导人才、培养青年人才的活力。
因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及生长环境和家庭环境的制约,经济发展落后、立地环境条件较差的地区根乡村的现实路径,有能力有技术的青年人大多选择外出发展,留在乡村的基本是老人儿童偏多,乡村留守的少量年轻人,能力显得相对薄弱。
随着农村工作重心下移,农村干部将主要的精力投入到乡村事务工作当中,对家庭经营、孩子教育等没有更多的时间顾及,由于地区的差异,乡村干部的薪酬也参差不齐,家庭日常生活不同程度受到一定的制约。偏远地区的一些优秀青年、高校毕业生都不愿意回到到当地农村就业创业,主要是对待遇保障的信心缺失。
要留住青年人才,首先要加强人文关怀,关注青年成长,在生活条件、文化娱乐等方面尽最大努力提供便利,做到贴心周到服务,用环境留人;其次要完善奖励机制,畅通晋升渠道,建立健全引进人才跟踪培养机制,用待遇留人;最后,要发挥人才作用,立足合适岗位,让青年人才有干头、有盼头、有奔头,用事业留人,让青年人才“下得去、上得来、留得住、干得好”。
康熙六年(1667),刚刚亲政不久、14岁的康熙帝曾召见还处于软禁中的南怀仁促进青年人才扎,向他讨教天文历法知识。康熙提出了一个问题:“法合天与否,有何明显的依据?”即判断历法准确与否,其依据是什么?南怀仁认为,历法“合天与不合天,从古以来皆以测验为依据”。南怀仁提议,用推算日影长度的方法来验证历法准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