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宝贵的财富还是人写在阿里集团管理层更迭之际
再优秀的战略也需要人去执行;人是城墙、是基石、是护城河。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怪盗团(ID:TMTphantom),作者:怪盗团团长裴培,经授权转载
在宣布“1+6+N”组织架构调整方案两个月后,阿里巴巴集团宣布了管理层传承计划: 已经担任集团CEO八年多、担任董事长近四年的张勇(逍遥子)将于今年9月卸任,专注于管理阿里云; 阿里集团的董事长和CEO职位则将分别交棒给蔡崇信和吴泳铭。
可想而知,这一人事更迭引发了分析师和媒体无穷无尽的解读。我的观点是:过去八年多,张勇干的很好,在新零售、云计算、物流基建、国际化等领域的成就可圈可点;尤其是接任董事长之后的四年,面对瞬息万变的宏观形势以及错综复杂的竞争格局,他带领阿里这艘航船穿越风浪,稳住了局面。在生成式AI方兴未艾的情况下,张勇聚焦于阿里云智能集团是一个合理的选择。从过去十几年阿里巴巴历史看,张勇依然是阿里体系内最具商业化能力、执行力的业务领袖,尤其具备将业务从兴起阶段送入大规模成熟运转的能力。对于今天的阿里云而言,这至关重要。如果发展好了,阿里云的长期前景将不逊于淘系电商。我相信很多熟悉互联网行业的朋友会赞成我的上述判断。
组织架构调整、管理层更替之后的阿里能否再塑辉煌?归根结底,一切取决于人。再好的商业模式也需要人去实现,再优秀的战略也需要人去执行;人是城墙、是基石、是护城河。
在国内互联网大厂当中,阿里一贯以人才储备雄厚著称。在本次组织改革的过程中:
新任集团董事长蔡崇信、吴泳铭都是创始团队成员,从阿里成立以来经历了二十多年风风雨雨,经验和资历均很深厚。
以俞永福、万霖为代表的各业务集团管理层,加入阿里的时间普遍超过十年,年富力强、兼有阿里体系外的工作经验,对新趋势的判断敏锐。
蒋凡、吴泽明等相对年轻的管理层,也在六大业务集团中承担重要角色。
大约三个月前最宝贵的财富还是人写在,我曾向一位阿里的老朋友问了一个有些敏感的问题:“曾几何时,大家都认为阿里良将如云,善于用人和培养人才。但是最近两年,外界似乎不再提这个说法了,反而指责阿里组织效率低下、错过了许多机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对方回答:“你的观察很对。说到底,人还是那些人,组织还是那个组织。但是,打顺风局和逆风局的难度是不一样的——让一个组织维持斗志的最好方法,就是从胜利走向胜利,胜利本身就是最好的激励。所以,陷入逆境或僵局的时候,才是最考验组织及其管理者的时候;若能妥善应对,你就能看到当年那个‘良将如云’的阿里归来。”
我觉得上述回答很有道理。由此又引发了第二个问题:阿里要如何妥善应对当前的“逆风局”,重新激活组织创造力呢?这个问题,我当时没有等到回答,不过也没有等太久。不久前的“1+6+N”调整,以及刚刚做出的集团管理层调整,是阿里的回答。尽管这个回答的实际效果要等待市场检验,但是阿里无疑意识到了问题的关键,并采纳了当前可行的最高效的选择:
通过业务板块独立面向市场,并策划上市,为组织注入新的活力(在本质上是创生多个新的组织),向各级员工提供新的激励和自主权。
充分发挥创始团队成员和“中生代”骨干的力量,在组织改革过程中提供稳定性和经验加持,同时赋予“新生代”成长的时间和空间;其最终目的是在每个业务集团建立良好的管理层选拔和人才梯队机制。
再来看这次将接任阿里控股集团董事长和CEO的蔡崇信和吴泳铭。
蔡崇信在阿里发展历程中发挥的作用往往被外界低估了。他学法律出身,做过跨境法务和股权投资,具备丰富的海外工作和生活经验,对全球科技行业和资本市场均十分熟悉。有的媒体把蔡崇信任集团董事长一事称为“出山”,但是事实上,过去多年他一直是阿里集团执行副主席,从未淡出管理层,也就谈不上“出山”了。
更准确的说法是: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阿里需要蔡崇信发挥更大的作用,在集团层面和业务层面皆是如此。在历史上,蔡崇信曾长期负责战略投资工作,而他现在的使命显然远远超出了战略投资的范围——像阿里这种规模的科技公司要按业务板块进行如此“彻底”的变革,不要说在中国没有先例,在全世界的先例都很少。在组织结构设计、公司治理、融资和资本运作等多个层面上,蔡崇信的经验和资源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是变革成功的必要保障。
吴泳铭则对公众来说相对陌生一些,他的能力项与今天阿里巴巴作为控股集团的发展定位十分契合。根据官方介绍,吴泳铭有着深厚的技术背景,曾担任过B2B、淘宝、支付宝等多个重要业务的首席技术官,领导构建了相关业务的底层技术架构;带领创建了集团的核心业务阿里妈妈平台,创新孵化了手机淘宝推动了集团的无线化,在公司内有极强的号召力。除了对核心业务的贡献,吴泳铭的投资经历也体现出他对科技趋势的把握。2015年,吴泳铭创建元璟资本,专注投资先进技术、企业服务等领域,多年来始终跟进全球前沿技术趋势发展,也有助于进一步开阔阿里的技术视野。
现在,ChatGPT的“一夜爆红”阿里集团管理层更迭之际,决定了全球科技行业未来5-10年的关键突破口:那就是继续研究生成式AI技术并扩大其应用范围。由阿里云研发的通义千问大模型已经证明了自身的技术实力,通义千问在钉钉、夸克等互联网产品中的功能测试则显示了它的广阔应用前景。AI技术的发展固然激动人心,但是阿里云同时还要面临复杂的竞争环境和海外监管环境;说实话,如果这个任务没有交到张勇这样的管理者的手里,我倒会感到有些吃惊。
需要强调的是,我们上面讨论的都是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面。如果我们深入各项业务,“新生代”已普遍接过了日常业务执行者乃至决策者的火炬。在我看来,以蔡崇信、吴泳铭为代表的创始团队成员的最大任务,是为“新生代”搭起舞台,让他们尽快成长为真正独当一面。既实现创业精神的传帮带,也拓宽面向新赛道、新技术的视野。在改革中的阿里需要稳定,而稳定下来的阿里需要更好地再出发。相信这也是张勇在阿里云智能集团的最大任务。
上述改变能够收到预想的效果,给阿里这个大组织以及变革后一系列独立面向市场的新组织注入新的活力吗?事在人为。如果任务完成好了,阿里无疑能为中国互联网大厂的转型之路提供一个良好的先例;所以我希望这个任务能够完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