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创业者的后爆红时代(2)
在这些人里,“伏牛堂”创始人张天一的反应是最为强烈的,他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上写了一篇文章《那个想把90后射墙上的傻蛋》表达不满。他认为文章对90后有两点预设:一是90后的创业动机都是出名和炒作;二是当初红火、如今失败了,真是不靠谱。
“信口开河,很不专业”,陈安妮觉得文章只是拿半年前情况说事,根本没有下载自己的App。她有点想不通,当初媒体争相和她联系要报道,现在又指责她高调,“捧我们的是他们,败我们的也是他们”。
同样认为该文章没有进行调查的还有投资人90后创业者的后爆红时代(2),李丰认为文章作者不够尽责。一些公众号也写文章反驳,介绍部分90后的真实近况,但传播效果远差第一篇文章。有人认为这似乎成为一种规律,先捧后黑。
在朱波看来,这类文章的出现和自媒体的风格有关,有些自媒体不调查就下结论,根本原因是需要通过此类文章吸引眼球。此外,这一代创业者天生会自我营销,他们善于“为自己代言”,这能节省下几千万元的营销费用。
“当前社会,能吸引眼球的内容才能引起全社会的刷屏,创业者火了,自媒体的阅读量上去了,即便是被黑也吸引了目光,没有人是输的。”朱波说。
记者查阅发现,“90后近况文章”实则为科技媒体Bianews在2014年12月30日发表的一篇文章,署名贺子章。2015年8月2日该文因被某知名创业媒体公众账号转载而引起关注。如今,其微信公众账号已删除此篇文章。
90后创业者引起关注常常与两类因素有关:一类为反差,例如北大毕业生卖米粉、哈佛毕业生回国创业;另一类是所从事的项目天生带有话题感,例如性、维权等。
正因如此,以上90后创业者都曾主动或被动地上过头条。余佳文曾说,“我是被媒体捧高的。”NIKO在事件发生那几天电话被打爆了,自己也曾有几天觉得迷失了。
爆红一年内,余佳文没有在媒体上露面。他承认,在创业初期,他为了市场推广和用户量在媒体上发声,现在没有需求。更深的原因是自己成长了,身为CEO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人红是非多”。再次回顾上央视的事件,他觉得有一部分是为了节目效果,希望大家不要太较真。
以融资造假为例,朱波认为这是创业圈内现在的坏风气,以融资额的高低来宣传产品、威慑对手,这并不单是90后的做法。投资人和创业者达成了默契,投资人不说假话但也不揭穿创业者。这种坏风气也影响到了陈安妮,她在一些场合公布数据时,往往会被人按照“创业圈内习惯性的虚报”的逻辑而低估。
舆论关注是一把双刃剑,这不仅使创业者本人“火”了,创业项目也直接带来了关注。“1%的生活”漫画爆红在几日内以近乎零成本的方式带来100万用户量,“超级课程表”也在受到争议时占据苹果商店榜首。这种效果既让人“羡慕嫉妒恨”,也同时带来炒作的质疑。
记者问陈安妮是否在捆绑90后标签营销,陈安妮回答:“我本来就是90后啊”。在漫画家时期积累的人气使她无论在微博上发布什么内容,都能引起很多评论和转发。
舆论热度下降之后,一些项目的用户量和关注度直接下降,这导致了曾经爆红的产品足迹、魔漫相机、App小咖秀等被业内人士担忧爆红之后会否昙花一现。
“不能把创业项目和人等同。”在朱波看来,一些产品天生是有活跃周期和天花板的,项目的发展是以公司战略为主,并不能武断地以某一个项目的活跃度来判定一个人的未来。
90后的创业项目到底靠谱不靠谱?现在也许并不是下结论的时候。有人曾在陈安妮爆红之前将她介绍给朱波,朱波那时看不懂漫画的价值,成了后来陈安妮漫画中那个无情拒绝投资的天使投资人。
今年3月,朱波给安妮发微信说:“对不起,俺错了,可以弥补吗?”未果。后来,朱波看见陈安妮在公开录像中说:她最开心的是曾经拒绝她的投资人又回来找她了。这件事让朱波很感慨。
同样境遇的还有以B站为代表的弹幕,这被很多年长者看来难以理解,却在二次元群体中备受欢迎,甚至有人会特地在B站上再看一遍影片。
“不能以成败判断90后。”张天一觉得,寒门子弟情愿拼命一搏,无论成功与否,本身就是这个时代里最大的光彩,是今天社会“最大的面子”。
90后创业者的故事还在进行时,但被90后创业者普遍提到的期待是,他们不希望被社会仅以自己的出生年份对待,他们只是身为90后做了一件创业的事情而已,很多人提到了不愿被代表“我只是我自己”。
在张天一眼里,这个时代最大的红利是年轻,90后年轻人必然崛起,未来的马云、马化腾一定会出现在这个群体里,虽然不一定是某个人成功,“张天一死了,可能会有王天一、刘天一活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