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揽170亿票房,这届奥斯卡硅谷不敌好莱坞
诺兰导演的《奥本海默》赢麻了——斩获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在内的7项大奖,其背后的出品方是传统好莱坞影视公司环球影业;迪士尼旗下探照灯出品的《可怜的东西》紧随其后,获得了包括最佳女主角在内的4项大奖;华纳出品的《芭比》虽然斩获奖项不多,但与《奥本海默》在2023年夏天的院线战场平分秋色。
仅上述三部好莱坞制作的获奖影片就在全球获得了超过24亿美元(约合172亿元人民币)的票房收入。
不过,这届奥斯卡获奖影片里虽然鲜见流媒体的身影,但从提名情况来看,今年奥斯卡颁奖季,流媒体的实力依旧不可小觑:Netflix获得了18项提名,苹果原创电影公司、亚马逊MGM工作室分别被提名13项、5项,流媒体公司获得提名的占比超过了总提名的1/3。
事实上,奥斯卡金像奖的颁奖结果只是北美电影产业中好莱坞与流媒体角力的一个缩影,近些年,二者“一个向左、一个向右”,都在侵蚀对方的地盘。
自2017年互联网公司亚马逊出品的《海边的曼彻斯特》提名奥斯卡最佳影片以来,好莱坞在奥斯卡唱独角戏的局面就被打破,奥斯卡的“含流媒体率”开始波动式增长。
这背后的原因一方面是北美流媒体增速放缓,需在剧集之外发力电影,寻求新的业务增长曲线;另一方面是流媒体平台背后的科技公司更为充足的预算,为这些平台在电影领域疯狂砸钱提供了可能。
从2014年到2021年,奥斯卡颁奖礼的收看人数从4370万一路下跌至985万。尼尔森公司数据显示,2022年奥斯卡颁奖礼的观众人数攀升至1536万人次,还是得益于威尔·史密斯的一巴掌。
传统好莱坞公司与硅谷科技巨头都在拓展自己的业务边界,但不管是流媒体还是院线内容,烧钱都意味着必须有充足的资金弹药。无论是Netflix对电影的投入,或是迪士尼等公司对流媒体的投入,都为公司的盈利能力带来了隐患。
2024年,《奥本海默》《芭比》《可怜的东西》炙手可热,验证了具有创意或是普 世价值的电影,才会在市场与颁奖季收获更多鲜花与掌声,而大制作的电影与续集IP,未必等同于高票房。
2024开年前两个月,Netflix、迪士尼两家公司相继宣布其负责电影业务的高管离职,并表示后续将更加专注电影的质量而非数量。这意味着在历经了血拼时代之后,流媒体与好莱坞,都转入了冷静增长与提质的新时期。
对于像Netflix这样成功了27年的平台而言,每到一个公司增长的瓶颈,就会敏锐地触发一次颠覆性的变革。
从DVD时代的发行平台,到流媒体发行平台、内容供应商,再到进军院线电影,每一次都是在Netflix的掌舵者黑斯廷斯发现技术风向标改变后,做出的战略调整。有了更多原创影视剧,掌握了包括线下在内的更多发行渠道,夯实了Netflix的内容护城河。
与Netflix想法一致的还有亚马逊的Amazon Studios、Apple TV等,在成为内容发行平台后,它们也开始寻找自己的独占优势。这些“硅谷思维”的科技公司大约在10年前建立了电影部门,大手笔参与院线年,亚马逊开始进军原创电影领域。7年后,亚马逊表示未来计划每年在院线年,Netflix电影制作部门创作了多达80部原创电影,其中《战争机器》投资7000万美元(约合4.9亿元人民币)。2020年,Netflix给到《灰色人》的投资额更是达到了空前的2亿美元(约14亿元人民币)。
在早期,流媒体被认为是院线与传统电影艺术的搅局者,尤其是因为前者不遵守院线与流媒体此前达成的窗口期共识。
2019年,在《罗马》获得奥斯卡10项提名后,AMC和Regal两家美国主流院线同时宣布拒绝展映Netflix出品制作的《罗马》。背后原因是:影院首映的电影需在90天之后才能在家庭影院上映,这个时间被称为院线、流媒体之间的窗口期,而《罗马》先在Netflix上线,后来才在院线发行,没有守住窗口期,甚至还造成了发行时间倒挂。
传统线下电影市场,需要一个官方“印戳”为Netflix们的品质正名。这就不难理解流媒体公司对奥斯卡“小金人”的渴望。
但彼时,传统电影人对流媒体平台的影片多半抱持抵触情绪。2019年,一位奥斯卡顾问就直言:“给《罗马》投票就是给Netflix投票,就意味着为电视取代电影投票。”无独有偶,除了奥斯卡奖,欧洲三大电影奖也曾将流媒体公司的电影拒之门外。
好莱坞建制派的代表,知名导演斯皮尔伯格也曾在一场记者招待会上表示:“一旦你确定了电视格式,你就是一部电视电影,如果它是一部好剧,你当然应该获得艾美奖,但不是奥斯卡奖。”
即便是进军流媒体的传统好莱坞公司,只要发行倒向流媒体,也没能逃过被抵制的命运。2021年,斯嘉丽·约翰逊就状告迪士尼,称她主演的、后者出品的电影《黑寡妇》同步上线流媒体,违反了和她签署的合约。
疫情给传统院线带来了进一步的打击,让流媒体进一步侵蚀传统影视公司的地盘。2023年最后一周,北美的电影票房刚刚迈过了90亿美元大关,比2022年有了20%的增长,但较2019年的110亿美元依旧有差距。迪士尼、华纳、派拉蒙等公司渐渐把流媒体划入版图。
2019年11月,迪士尼上线了自己的流媒体平台Disney+,为会员提供其20多年来收购华特迪士尼工作室、漫威、皮克斯、20世纪影业等公司获得的海量版权内容。
除了自建平台、掌握线上发行渠道外,传统好莱坞公司对Netflix的另一击重拳,在于取消对后者大量内容的授权。
2019年下半年,华纳宣布,其作品《老友记》在与Netflix合同到期后不再与之续约版权。由此华纳于2020年4月推出的HBO MAX独占了这部经典大戏的版权。
更早之前,2017年8月,迪士尼就宣布即将中止与Netflix的合作协议,不再向其提供新的内容授权,仅提供部分早期漫威、迪士尼作品,以此为自己推出流媒体服务、守住独家内容阵地做铺垫。
另外,出于后来者抢占市场的考量,迪士尼流媒体上线时的定价低于Netflix,并且为用户提供了包含广告、无广告在内的阶梯式套餐。
这些措施的确取得了不错的成效。2024年初,Netflix全球订阅用户数为2.6亿,Disney+全球订阅用户数为1.5亿,再加上旗下的另外两大流媒体视频平台Hulu和ESPN+,迪士尼全部流媒体用户与Netflix基本相当。
此外,线下观影不再受到不可抗力因素的阻碍,2023年,在跑马圈地过后,好莱坞影视公司开始放慢流媒体的扩张步伐,同时再次发力高质量的院线电影。
在线上内容授权方面,迪士尼重新向Netflix示好。2023年11月,迪士尼首席执行官鲍勃·艾格(Bob Iger)在第四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迪士尼在洽谈向Netflix授权更多内容。
在电影领域,自2010年以来掌管迪士尼电影部门的肖恩近几年制作的《小美人鱼》《白雪公主》《彼得潘与温蒂》票房都较为惨淡,在今年年初被撤去了电影部门负责人的职务。这意味着迪士尼将重整院线电影,试图再拾昔日荣光。
流媒体也意识到了自己在电影制作方面并不占优势。这一方面是因为科技巨头不具备好莱坞传统电影公司的内容基因,另一方面也让它们认识到电影片库对会员订阅提升的影响力有限。
2021年,Netflix斥资2亿美元拍摄的电影《红色通缉令》,在美国最具权威的电影口碑平台IMDB上评分仅6.3分。同年,据美国电影协会发布的《2021年影院和家庭娱乐市场报告》,前十部作品中Netflix仅占两席,其余8个均来自Disney+。
此外,Netflix调研后发现,电影对于流媒体而言只是扩充片库的一个品类,并非会员充值的动力——比如亚太地区的订户增长主要来自《鱿鱼游戏》《黑暗荣耀》等。因而,在降本的大背景下,为了保证用户留存,对电影的大笔投入显得不再重要。
虽然原因不同,但这也促使了Netflix电影制作部门近期的换帅。在最近的财报会议上,Netflix表示将调整核心业务,开始缩减电影项目的开支。Netflix表示,将会合并其中小影片部门,正试图减少电影产量,将更多的资源放在提高影片质量上。
亚马逊方面也意识到亲自入场不如“买买买”。在购置了大量单片制作与发行影片后,2021年,亚马逊斥资75亿美元收购了好莱坞老牌电影公司米高梅工作室。自此,《007》系列、《机械战警》系列与《洛奇》等剧集被亚马逊收入囊中。
本届奥斯卡,亚马逊MGM工作室(即米高梅工作室)获得了5项提名,便是流媒体与科技公司减少内耗、走向资本融合的体现。
今年奥斯卡将奖项授予了《奥本海默》《可怜的东西》《芭比》等电影,也为所有争夺电影市场话语权的竞逐者指明了方向:不论背后是硅谷,还是好莱坞,观影市场与学院派专家最后都会把票投给有创意的优质内容,而不是空洞乏味的超级英雄或是续集IP。
与此同时,在极客电影创始人李东东看来,好莱坞与流媒体经历了“排斥与角力”“流媒体阶段性胜利”的对垒之后,正进入第三个回合“融合发展”,而其中的原因还有一个:“随着2023年AI的惊人发展,尤其是今年Sora的横空出世,传统好莱坞与流媒体作品的‘源头’都遇到了颠覆性的革命。未来,传统片方与流媒体将会‘一致对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