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红色引擎”解锁“无限可能”
昨日芒种。连日来,珥陵镇珥城村党委书记周忠阳、陵口镇陵口村党委书记蒋朝辉和界牌镇界中社区党委书记李新和三人的心情就像芒种这个节气的寓意一样,特别忙碌,同时又是种下一份希望。
周忠阳忙是因为要盘点今年新运营的“创业街区”上个月“成绩单”,保守估算,这个新项目每年将为村集体带来40万元收益;蒋朝辉是因为村里“千亩种子基地”迎来第一个收获季,他正关注项目能给村民带来怎样的收益;李新和忙是因为社区工业园改造需要的第一笔1000万元贷款已经到账,项目建设将全面提速。
采访中,三位村书记谈起村里发展图景时都是激情满怀,又不约而同地提及一个高频词“联合体党委”。
据介绍,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总目标,我市坚持党建引领,全域整合资源、强化统筹协调,引导推动村党组织与机关事业单位、园区、村、企业、银行等党组织建立“乡村振兴联合体党委”,促进优势互补、抱团发展、资源共享、合作共赢,为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去年,我市在珥陵、陵口、界牌等镇部分村先行试点建设“乡村振兴联合体党委”,正是这一党建创新工程,才有了周忠阳、李新和、蒋朝辉等人的别样“芒种”。
周忠阳所在的珥城村是一个经济薄弱村,同时地处集镇区域,有部分闲置土地资源,但受限于政策、资金等因素,一直未能有效盘活。
去年,珥城村党委与市委办党支部、丹阳农商银行珥陵支行党支部、珥陵派出所党支部、市城管局行政执法大队党支部、市场监督管理局珥陵分局党支部组建了联合体党委。在联合体党委一次工作例会上,周忠阳提出“盘活村里一块5400平方米闲置土地,打造珥陵镇乡愁记忆与草根创业街区”议题,得到了联合体党委成员单位的积极支持。城管局行政执法大队全力“引流”庙会资源、市委办党支部派驻珥城村“第一书记”孙煜协调解决水管移位等问题……在联合体党委的推动下,创业街区于今年初建成,将分散在集镇的流动商贩全部引入街区,并定期组织庙会、美食节、传统文化节等活动。创业街区开业以来,不但为集镇增添了满满的“烟火气”,也解决了困扰集镇多年的因占道经营带来的诸多问题。72岁的珥城村村民赵福龙平时靠在马路边摆摊维持生计,现在他宁愿一年花1000元在创业街区租一个固定摊位做生意,“每月有6场集场活动,加上各种节假日,最多一天我就挣了1000多元!”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王东庆介绍,成立联合体党委,就是要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富民强村的强劲动力,立足村情实际,找准村党组织与其他资源主体互通有无、互惠互利的结合点,切实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实效。
“乡村振兴,最重要的是人才,有了人才,不愁没项目、没办法。”采访中,省“百名示范”村书记、陵口村党委书记蒋朝辉告诉记者,陵口村乡村振兴联合体党委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全村科技兴农步伐。
去年,陵口村党委与结对共建单位省种子管理站党支部等成立联合体党委。在省种子管理站的帮助下,“千亩种子基地”项目落户陵口村,并由省种子管理站派出专家因地制宜选育良种,提升土地效益,土地流转费也从原先的每年每亩600元增长到780元;同时,依托陵口村现有蔬菜种植基础升级“红色引擎”,启动“百菜园”工程,新引进蔬菜品种30多个,解决农户育苗技术瓶颈;率先建立“蔬菜全程质量控制订单生产模式”,占领高端消费市场。
此外,联合体党委充分挖掘乡贤资源,在发展现代农业的同时,立足陵口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依托“齐梁文化”“大运河文化”“三早文化”,推进农旅产业融合发展,发力乡村振兴“新赛道”。
据介绍,科技赋能是联合体党委助力薄弱村开拓乡村振兴新赛道的有效途径之一。作为全国农业农村创业园区的珥陵镇农产品加工园,也组建了乡村振兴“E”联盟党委,建立以4个农业高校院所、机关部门专业技术团队为主体,以8名党员种植、养殖大户等“土专家”“田秀才”为补充的农技服务队,提供全天候、全方位、零延时农技指导服务,让农业技术直达田间地头。
位于界牌集镇的界中社区,经济发达、百姓富裕,辖区内有个体私营企业736家,去年社区居民人均收入达49909元、社区集体年收入近500万元。其中,占地约28亩的界中社区工业园区,共有厂房9500平方米,每年为社区带来100多万元租金收入。
同时,由于工业园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园区厂房全部为一层砖混结构,不但容积率低,还存在用房安全隐患;租赁园区厂房的多为小散企业,涉及喷漆、镀膜、注塑等多个行业,安全生产隐患多、环保问题集中。
李新和介绍,社区早就考虑对园区实施改造,但由于园区租赁企业关停搬转工作难,矛盾多;园区新建手续多、政策性强;投资大,资金筹集难等原因,改造工作一直没能得到实质性推进。
去年,界中社区党委联合丹阳农商银行界牌支行党支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滨江分局党支部、界牌镇建设局党支部、界牌镇综合执法局党支部成立联合体党委。围绕界中社区乡村振兴大计,园区改造项目成为联合体党委成立后的第一个课题。
根据规划,园区改造项目总投资约5000万元,改造后将新建标准化厂房30000多平方米。成员单位依据职能主动领办任务。丹阳农商行界牌支行经过全面评估、充分调研后,为项目授信3000万元,第一笔1000万元贷款已经到账;资规局滨江分局党支部张英俊主动担当了项目“代办员”;界牌镇建设局、综合执法局协助做好园区企业搬离和旧厂房拆除等工作……
李新和悄悄算了一笔账,改造后,仅厂房租金收入就增长了两倍,加上物业服务等收入,界中社区集体经营性收入将再上新台阶。李新和还拟定了园区改造后企业招引新标准解锁“无限可能”,包括符合环保要求、亩均纳税不低于25万元等。
李新和笑着告诉记者,园区完成改造后,界中社区不但筑牢“稳的底板”,更将跑出“笑的模样”,必将在乡村振兴新征程中跑出新优势。
据介绍,在部分镇村先行先试的基础上,我市今年正式出台了《关于建立乡村振兴联合体党委助力富民强村的实施意见》,在全市推行建立乡村振兴联合体党委工作,明确“村政联结帮促、村村联营产业、村企联建项目、村银联动赋能、红色‘E’联盟集约发展,政治理论共学、群团组织共融、富民成果共享、乡村治理共抓、民生实事共办”的“五联五共”发展模式,解决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遇到的人才、资金、项目等短板,实现乡村振兴主体由“一元化”向社会“多元化”转变,促进共同富裕。
截至目前,全市组织村党组织与机关事业单位、园区、村、企业、银行等党组织已建立功能型联合体党委27个,撬动政策、资金等资源下沉乡村一线个资源要素单一的村,推行村村联营产业、村企联建项目模式,共建标准化厂房、乡村旅游、现代农业等增收项目10个;对10个农业特色村推行红色“E”联盟集约发展模式,打造“红色直播间”,销售农副产品6700余万元;推动61名技术专家进基层、青年人才进村入户,“线上+线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