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业绩巨亏预告后海伦司股价连涨2天
2月28日晚,海伦司发布盈利预警,预期2022年收入约15.493亿~15.893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8.36亿元减少约13%~16%;净亏损约13.134亿~16.734亿元,而上年同期净亏损约2.30亿元。
这是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但让人意外的是,公告发布后次日,海伦司的股价竟然上涨了,而且是大涨9.3%,到了第三天继续上涨,似乎是给人一种感觉——
类似的情况在去年的海底捞身上也出现过发布业绩巨亏预告后。去年3月,海底捞发布2021年财报,巨亏41.6亿元。当时有很多人认为“海底捞捞不动了”,但我们认为海底捞的业绩已经见底,不会比这更差了。果不其然,海底捞近日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2022年大赚超13亿元。
当然,海伦司和海底捞的情况还是有所不同,最明显的就是2022年一个巨亏、一个大赚。那么,海伦司的巨亏是否意味着它就此要堕入深渊了呢?
先来看一下海伦司给出了的亏损原因。除了疫情反复之外,还有两点:(1)2022年疫情反复对业务经营带来影响,为了激励员工,公司授予若干受限制股份,支付约5.032亿元;(2)在疫情持续影响下,2022年,海伦司200余家酒馆门店进行调整关停及其他酒馆门店经营业绩下滑等因素导致的处置资产损失、减值损失等合计约6.007亿~9.007亿元。
这里做一道算术题,把净亏损的数额(13.134亿~16.734亿元)减去上述两项的数额,得到的结果,正好就是它在公告里说的:2022年度经调整净亏损(为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计量)约2.095亿~2.695亿元。
比起巨亏16亿,亏损2亿元显然话题性要小得多,也令人容易接受得多。就像去年的海底捞,看上去是巨亏41.6亿,但如果减去“由于2021年闭店计划处置长期资产的一次性损失、减值损失,以及管理层采取审慎态度计提的减值损失超过36.5亿元”,那么“经调整净亏损”可能就只有约5亿元( 注: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并没有对“经调整净利润(亏损)做出界定,不同企业对这一指标的计算也不完全相同 )。
换句线亿可以看作海伦司计算出的最坏的结果,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认为它的业绩已经见底了,特别是在今年疫情影响几乎消散的情况下。
但有一说一,即便是在“经调整净利润”这个指标上,和2021年的“+1”亿元相比,海伦司2022年的“-2”亿元不仅是亏损的,也是不如上一年的。
这其中有大环境的原因,而且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包括海伦司在内的多家上市餐企,2022年的净利润同比都是下降了的。降幅高的达到八九成,比如、九毛九;低的也有一两成,比如百胜中国。
2022年对餐饮行业非常不友好,这是行业共识。我们认为,餐饮企业在这种特殊年份的表现,不足以作为客观的样本来加以分析。因为海伦司去年巨亏或超16亿,就得出结论说“小酒馆不行了”,这显然失之偏颇。
事实上在餐宝典分析师看来,去年疫情反复对海伦司这些小酒馆造成的影响,可能比其他很多餐饮企业要更大。根据NCBD(餐宝典)《》的数据,61.5%的消费者去小酒馆是为了社交需要,但封控让线下社交成了奢侈品。
加上海伦司的主要客群之一是在校大学生,而去年很多学生要么就是被长期关在了学校出不来,要么就是能出来了但只能拖着行李回家提前过寒假。 所以,2022年海伦司的门店数量有所减少,业绩出现了下滑 。
在这点上,几个“网红”面馆品牌或许有同样的体会海伦司股价连涨2天。这几个曾经备受资本宠爱的品牌在2022年全面收缩,有观点就认为它们的“网红”属性注定了它们走不远。其实不然,去年这几个品牌之所以收缩,主要原因就在于它们的选址过于集中在购物中心,而去年因为反复封控导致逛商场的人流量锐减,进而导致面馆没生意可做,也就只能关店、收缩。
但是,反弹不会自动发生,而且海伦司的业绩下滑还有一大原因,便是它自2021年9月上市以来扩张过快。根据窄门餐眼的数据,自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海伦司新开店401家,这个数量占到了它当时门店总数的一半(2022年半年报披露,截至8月21日有821家店)。即便算上一些关闭的门店,短短1年内新开店的数量占比也已经很高了。
疫情期间快速扩张带来的不良后果,海底捞已经提前一年给大家展示过,创始人张勇当时亲口承认误判了趋势。当然,谁也不会料到2022年趋势更加糟糕,但既然已经发生了类似的事情,出现了类似的问题,该怎么解决?
答案还在海底捞身上。通过一年多的果断收缩、苦炼内功,海底捞在同行业绩普遍下滑的情况下实现了大幅增长,强势翻盘令人叹服,其做法更值得学习。
已上线(适合人群:餐饮小白、正在选项目的餐饮创业者、其他对餐饮感兴趣者)。另外, 已出炉,有意者请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