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典型案例——潘锐彬
农村创业致富网农村创业好项目农村的创业故事听多了,多是一些搞养殖,搞种植之类的。今天咱们分享一个不一样的故事。一个在城市打拼多年,拿着高薪的
他叫潘锐彬,是广东省汕头市农村的一个地道的80后。在2010年,他瞒着家里人辞掉了城市里的高薪工作,竟然回农村老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地干起了织毛衣的生意。
为啥要选择这样一种手工艺,作为创业的项目呢?原来潘锐彬在童年时候,因为家里穷穿不上新衣服,每到秋冬季节,母亲都会为他手织毛衣。妈妈织毛衣的样子,在潘锐彬心里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一个喜好,学着妈妈织毛衣的样子摆弄,并且小学时候的潘锐彬,就能运针、织毛衣了,和村里阿姨们比起来,他的手艺一点也不差。
随着时间的推移,手工织毛衣这事,变得越来越罕见了。替代的做法变成了买机器织的现成的毛衣。潘锐彬再也找不到那种三四个人聚在一起,坐在自家门口织毛衣、聊家常的感觉了。
潘锐彬以前的工作是日语翻译,工作不忙,家人对这份不太忙还高薪的工作相当满意。因为有空闲时间,潘锐彬就白天上班工作,晚上织织毛衣,这时候的他不为工钱,只图爱好。但他那份心底的织毛衣梦一直都没有停。于是,固执的潘锐彬在全家人的反对下,毅然放弃了高薪工作,回老家织毛衣创业。
刚开始,他没有进货渠道,只能在网上网购毛线,需要几斤毛线就买几斤。他的卧室就是自己的工作室,平时就在桌前织毛衣,累了就躺下睡一会,就这样,半年过去了。订单量也多了起来,他原本的10多平米的卧室,已经满足不了他了。于是他搬到了楼顶的铁皮屋子里,在广东,夏季的铁皮房里热浪滚滚,遇到下雨天气,屋里还漏水。就这样,潘锐彬还是坚持了下来,不过渐渐随着订单的增多,潘锐彬发现自己已经不堪重负了。
于是他又找回了以前织毛衣的那些阿姨们,这时候说她们是阿姨,其实她们普遍都有50岁左右了,最年轻的38岁,最年长的已经70多了。她们大多在家赋闲,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渐渐,潘锐彬就从自己设计,编织到销售,变成了自己设计,交给阿姨们加工,各司其职的模式。
网上的订单越来越多,使得潘锐彬有些吃不消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一件毛衣从生产到发货,要经历很多步骤。像是配线、绕线、定尺寸以及算针数等等,即便完工了人典型案例——潘锐彬,还要有藏线头、缝扣子、熨烫晾干等多个步骤,才能最终发货。整个过程要持续一个月时间,甚至更长。潘锐彬最大的问题就是需要既有专业知识,又有耐心且手快的师傅。有时候,即便订单很多,只能排队,有些客户不明就里,就不再选择潘锐彬的毛衣了,这样失去了不少的客户。
由于阿姨不是合同工,属于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不接活,加上每个阿姨的手艺水平也高低不等,造成了潘锐彬店铺的毛衣质量不稳定,加上自己是在农村,售后也跟不上,越积越多的抱怨终于在网上爆发。
2013年,潘锐彬的手工毛衣编织进入了低谷。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潘锐彬请到了专业的拍摄团队,为自己的毛衣拍摄写真照。允许家中有孩子的阿姨,可以把活拿到自己家里做,同时,他把自己的店铺从自家小院搬到了镇上,这样离物流就更近了,交通便利也更方便让员工安心。紧接着,他开始对自己的毛线进行了品质提升,只做含毛量高,固色好的毛线品种。
经过这样一番调整,他自己的店铺又重新焕发了生机。潘锐彬让农村闲置的劳动力,再也不用外出务工了,能够在自己家中或者家附近找到挣钱的工作,还改善了自己家里的经济条件。
做到这里,潘锐彬的手工毛衣已经是非常成功了,但是他依然不满足。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到这项传统手工艺,体会到“儿时妈妈的温暖”,潘锐彬开通了网上直播,在直播里他教粉丝们如何织毛衣,向粉丝讲自己学毛衣过程中的趣事。他还会拍一些很有意思的视频,像是用筷子“织面条”“织围巾”等等。
“一个男生还能织毛衣?还织的这么好看?”这是在视频直播里被粉丝评价最多的一句话。潘锐彬的直播很快就涨粉到了280万。很快,他就得到了央视某节日的邀请,走上了央视舞台。在节目中他说:我真心希望,中国的这项传统手工艺,能够一直传承下去。因为它不仅是一门技艺,它更是我们儿时的温暖与回忆。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典型案例——潘锐彬,本站所有文章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