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妈妈图鉴:她不需要是超人
纵观朋友圈的科技圈女CEO们,大多都有着1-2个孩子,不仅事业蒸蒸日上,家庭也非常美满。不禁让人产生一种错觉:女性创业者都是超人妈妈,可以事业家庭两不误。
有意思的是,当把家庭和育儿如何兼顾这一问题抛给她们时,得到的答案却出奇一致,那就是:根本做不到。
不仅有女性创业者直呼,“这问题太过残酷。”更有投资人和后期轮次的女性创业者表示,“家里带娃的辅助都不止一个。”甚至于还有女性员工吐槽道,“兼顾的只有打工人,老板们早就安排稳妥了。”
那么,背后有人照料的情况下,是否就意味着女性创业者能在育儿上“躺平”了?在创业和育儿的过程中,她们又是否有一些理念和逻辑可以共通?
在今天母亲节,猎云网找到了三位创业者妈妈,试图通过和她们的对话来了解创业妈妈的育儿态度,以及还原当下女性创业者当妈后的一些妥协和坚持,希望能够给到更多女性创业者力量。
我是在2013年底开始创业,当时小佩创始人郭维科找我聊让我加入小佩负责建立供应链的时候,小佩才3-4个人,而那时我原来的工作处于一个相当稳定的阶段,但我还是选择加入小佩。
在小佩创立的初期,我的孩子刚好在上幼儿园。父母负责接送,我就下班回来带,当时工作节奏相对比较舒缓,有比较多的时间与孩子相处。但当小佩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我作为供应链负责人,出差和加班属于常态,那时候我跟孩子的沟通骤减。等我回到家,他都睡了。
在2015年-2017年,我发现宠物食品行业正在发生变化,从亚宠展的表现来看,从2015年-2016年的干粮品牌快速占据亚展大部分展位,到2017年零食湿粮的品牌开始增加,我发现这不单单是代表产业链已经开始要往湿粮方向在走,也代表着用户对于湿粮喂养的理念将要开始慢慢接受。
国内宠物湿粮的发展将是未来的趋势所在,我知道做品牌时间点很重要的,太早市场环境还远不成熟,太晚就可能错失先机无法成为头部品牌。2018年我和小佩协商在小佩孵化下单独出来做食物链,那时孩子刚好幼升小,无论是他的学业还是我的事业都有一个很大的转折。
我从大学毕业后就一直从事手机行业供应链,从手机行业到宠物智能用品,虽然行业不同,但大部分资源还是相通的,我相对还能轻松驾驭,但进入宠物食品领域,我就必须要从只管供应链跳出来,到负责整个品牌、产品、工厂、公司运营等等,可以说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为此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其中。
小学这个阶段甚至到现在,我认为我儿子在学习习惯上还是存在问题的,这与我在这些年对他的生活与学习上的教育缺失是有关系的。
生活和事业都是我的一部分,每个人的选择侧重点可能不一样,我也知道自己事业心比较重,不然不可能跳出安逸的岗位、又或者离开小佩单独创业。但现阶段,我对事业和家庭是既要也要,开始平衡我的工作和生活,去做一些妥协和坚持。
现在除了出差外,每个工作日基本上会固定留出晚7点到9点的时间段,去陪孩子,先和他每天做一些简单的交流,问一下今天有没有发生什么有意思的事情等等,接下来再开始辅导作业。此后的时间,我又会恢复到工作状态,继续工作。周末我也会留出比较多的时间和孩子相处与沟通。这样的调整,我发现在他身上有一些积极的变化正在发生,对此我非常开心。
在小佩成立早期,我对团队的管理风格,和我对儿子的教育风格,在某些方面有些类似。早期小佩从0到1,我对团队的管理风格更多是亲力亲为或直接指导型,因为当时小佩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效率很关键,而我的团队成员经验不是那么足,为了能高质高效完成事情我其实有在很多方面会过多干预她不需要是超人。
我对儿子一二年级时的教育方式也是这样,每天盯着他的学业,有错误就直接跟他说该怎么做,略去了他自己的思考和探索。这样的教育风格导致我儿子对我产生依赖,碰到不会的题目反手就是“妈妈来教我”。
后来我就把干预变成了鼓励,鼓励多尝试不要怕出错,不畏挑战,如非必要不会自己干预。譬如我儿子题做错了,我会先问他为什么这么思考,他有没有其他思考方式,最后再告诉他我的思考方式,而不是一来就说应该怎样做。调整过来后,我就发现他的主动性开始变强了;而团队也在成长,成长速度完全可以适应当时小佩高速发展的要求,并且当时我带领的团队的人员稳定性是全公司最高的。
我儿子性格比较好,为人热情大方,天生自来熟,这可能跟我们养狗以及我一直和他分享宠物相关的内容有些关联。他现在抖音账号都有500粉了,前几天还和我说可以开橱窗,要帮我挂一下公司的产品。但总的来说,我对他的希望就是他能有自主学习能力,有勇于探索乐于尝试不怕失败的精神,希望他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就好。
我在职大概12年,期间在孩子2岁以及上小学的时候,有过2次为期3-6个月的全职档期。当时因为平时工作太忙,基本都是家里老人帮忙。但是育儿理念的差异让我发现孩子并不是在按照我想要的方向在发展,让我当时两次决定离开职场回去带孩子。
在职场跟全职妈妈反复交叉的经历之后,我觉得品牌公关行业的工作量和工作性质决定了天花板,也让我一直在考虑转型,想去做一个随着年龄增长,资历越有价值的赛道或行业。
当时在一个机缘巧合下,我加入了我的绘画启蒙老师初创的艺术工作室。创业时候,我发现了自己能力上的短板,因为创业公司可能有没有特别多的资金去做人才雇佣,我做任何事情都亲力亲为,就让自己特别累。
后来我感觉这样不行,时间和精力还是要放在能产出更多高价值的事情上,就转换了思路,与其事事亲力亲为,不如调配自己身边能够整合的所有资源,去帮自己创造更大的价值。
这个思路在我育儿的时候也有用到。以前我可能觉得带孩子是我自己一人的事情,因为我丈夫也是创业者,工作特别忙,这让我感觉自己在育儿上孤立无援。哪怕生活方面老人帮忙照顾,但实际上随着孩子年龄越来越大,他对于学业、人生目标等价值观,还需要有家长去引领。
创业后,我就发现这件事也是要通过整合另一半资源来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开始考虑到自己必须要去做有价值的事情,另外把不擅长的部分,整合或者给另一半去完成。
尤其是我家是男孩,所以我更认为不应该因为丈夫创业很忙,来剥夺他在家庭里父亲所要扮演的角色,在育儿跟创业的平衡上,我们更倾向于合作的方式。
譬如我丈夫的项目不在本地,大部分时间都在外地,而我艺术类项目的工作性质以及服务人群的原因,大部分周末需要去外地办活动,所以我要出差就需要提前协调他的时间,让他尽量周末的时间一定要在家。我个人会要求我家里至少要有父亲或者母亲的角色在陪孩子,而不是完全把孩子丢给老人,我丈夫其实也是比较认同这个价值观。
当然刚开始有一些艰难,我们甚至还请了外部的家庭教练来给我丈夫做咨询,去了解他的需求,再商量如何去协调陪伴孩子的时间。
同时,在父亲和孩子的相处磨合中,时间越久,会发现孩子抗压能力以及父亲情绪的稳定性都有很大提升。父子相处的过程中,尤为重要的是不要过多去介入他们的互动,即便有一些问题存在,也要让他们彼此更多去磨合。
后续复盘,我觉得这跟做项目以及管理也有类同之处。你是选择自己事无巨细的管理,还是给到更多自由让下属去发挥,这是两种不同的领导力形态。
我觉得对于女性创业者来说,要学会找到自己的一个平衡点,而不要觉得因为打拼事业,而有亏欠家庭、孩子的心态。
只要投入了值得去投入的部分,哪怕可能在孩子的陪伴或者在家庭的付出上,只做到了60分,但你觉得尽力就可以了。女性都需要有一个自洽的系统,才能够去支持到自己去投入到认为重要的事情上。
从女儿不满2岁开始到现在10岁,我基本都处于不同的创业状态,现在更是要经常全国出差。非常幸运的是,我有一个天使孩子和一个天使奶奶。
孩子从小的生活和学习,基本都是奶奶一手抓。在理念上我与奶奶、爸爸达成一致后,奶奶能非常好地做到“执行”。为了孩子奶奶什么都愿意学,也愿意听年轻人的意见,我们配合起来非常顺畅。工作导致我没办法长时间陪伴孩子,奶奶和家人的支撑,也让我基本能够全情投入到工作上。
相对于生活照料、成绩来说,我在有限的陪伴时间中,更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江苏的教育很卷,但目前孩子喜欢的兴趣爱好课程我尽量帮她保留,学习该给压力也要给压力。因为人不管是多大多小都一样,如果预期不拉上来,可能对自己的要求就也没有那么高,就不一定能够充分发挥出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这其实也是我创业的心得体会。
关于女性想要寻求职场和家庭的平衡这个问题,我个人觉得除了全职妈妈和工作非常清闲的妈妈外,但凡在事业上有所追求的女性,陪伴孩子的时间都会相对有限,追求事业过程当中,就无法真正做到“平衡”两个字,只能取舍。
我挺赞同高质量陪伴,照顾日常这件事奶奶能帮忙做得非常好,我和爸爸则会在周末、寒暑假这些时间中,带孩子出去参与户外运动或其他对她拓展视野有帮助的事。
在她日常的学校生活有需要的时候,我作为妈妈也会尽量参与学校的活动创业妈妈图鉴:、给她所需要的支持,平时或者关键时刻也会跟孩子做深度沟通,关注她身心层面的健康或变化,让她能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去独立应对将来可能遇到的事,并通过言传身教帮助她培养自己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
孩子10岁的年纪已经处在青春期早期了,她的身体和心理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她也会有情绪,对事情有自己的看法,虽然也会争吵,但我很欣慰到目前为止她什么都愿意跟我分享,每次谈心跟她讲一讲我自己的三观、我自己获知的信息,甚至我工作相关的事,她作为10岁的孩子能听进去我觉得就够了。
我的工作跟科技创新相关,等她大一些,我也打算带她一起参加各种活动或者场合。对她的成长,我觉得首先要多看,让她知道她生活在怎样的世界里,包括去各地旅行也是有同样的作为。我把条件创造出来,尽我所能去辅助她,把独立成长交给她自己。
相对来说,我跟奶奶更像是育儿这个项目的合伙人。爸爸也是创业者,平时都在外地,每个周末才能回来。
整体来看,男性在事业上会比女性更投入,对家庭的关注或参与度偏少,这在我们当下的社会还是一个更普遍的现象,并不是某个家庭的问题;加上女性的自我觉醒,更多女性也越来越独立、希望自己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但天性也让女性相对男性来说更关注家庭和子女,这些对女性来说的确挑战蛮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