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热型创业综合症”是种病得治!
BMN公司总经理Eran Laniado为Venturebeat网站撰稿认为,狂热型创业者往往是企业成长的最大阻挠,看看Laniado对创业者群体中的“非理性”病症的诊断 书,都有哪些迹象可能导致狂热型创始人综合症;当然,还有他亲自开出的“药方”教你对症下药。钛媒体全文编译如下:
【孙荣江/钛媒译者】最让人心碎的事莫过于此:一个创业者拿出几乎全部心思、时间和精力创办和运营一家企业,到头来却鲁莽地破坏了企业成功的机会。
初出茅庐的创业者常常过分相信自己,以为在车库中捣鼓的东西就能成为下一个Google或亚马逊,往往因缺乏经验和过度乐观而导致犯了重大错误时,我称作“狂热型创业综合征(Enthusiasticus Founder syndrome)”——可别和“创始人综合症”(Founderitis)混淆了。很不幸,我说的这种综合症,常常将导致本来很有成功潜力的企业过早的夭折,或是让初创者放弃未来的努力。
无疑,创业的成功取决于献身的精神。但是,别老盯着那些哈佛或斯坦福退学生们投身创业的动听故事(你知道我们在说谁!),我们必须承认,成功的道路即长又充满风险和痛楚。
我不反对成功的企业家必须要“承担风险”——就如布拉德·菲尔德所说,无视那些跟你唱反调的人。然而身为创业者,必须要懂得评估你的胜算几率,并利用外部的、实际的数据来支持你的决策“狂热型创业综合。
因此,一个仅仅拥有点子的创业者,既没有拿得出手的产品,没有知名度,更没有客户积累,这时更应该行事谨慎。在你冒然去申请个人贷款、押上自己的房子或花光家庭的积蓄前,要承认这样的可能性:你也许已经病得不轻,症状就是“创业乐观主义偏见”。
当你对着PPT展示公司理念展示或者财务预期时,VC和天使投资人可能会要求,初创企业的收入预期应该减半,而成本则应该翻倍。因为这些专业投资人懂得,从组建一个强大团队,创造出第一款产品,得到第一位用户或搞一次市场试验,一系列的商业流程是非常困难的,还会常常出现反复。
创业者应该仔细检查自己设想的“现实性”。各种延迟总是会不期而遇,所以在消耗个人积蓄时,将自己100%的时间投入到创业企业上去可能是不明智的。著名职场漫画家史考特·亚当斯当年创作《呆伯特法则》时,六年的时间里一直保留着自己的全职工作,只把晚上、早晨和周末的时间用到创作上。
一些创业者总是大量参与那些花销巨大的早期社交活动,有些甚至根本没有必要。而初创企业的资源应当集中利用,就如史蒂夫·布兰克所赞成的——放到开发用户和探寻其他可行性商业模式上去。
所以,昂贵的专利申请对于一些初创企业来说未必合适,至少在初期阶段是这样。同样,在详细商业计划筹备、复杂的财务预期以及花哨的自我演说等方面不成熟的投入,不仅操之过急、而且徒劳,因为随着时间流逝,各方面情况都会发生巨大变化。
一些创业者对他们的股权和优先认购权不够谨慎,也没有意识到这些应当同承诺挂钩、同企业的发展阶段相关联。
当然,为了扩大自身的规模,分享一部分蛋糕是合理的。但一定要预先规划,甚至在设计资本结构前就要想好,要为未来保留多少股本。一些风险项目可能需要几轮的融资。不成熟的股权稀释有两方面的风险:第一,过小的股本会留给未来的投资者;第二,就如保罗·格雷厄姆所解释的——对那些其创始人没有留下足够能激励他们股权的初创企业,后面轮次的投资者可不想投资。格雷厄姆举了一个例子:一个VC拒绝一个势头良好的初创企业,只是因为之前的投资者已经拥有了过半的股本份额。
在指定的董事会出现之前,最靠谱的是拥有一个“出谋划策”团队(值得信任的人构成的智囊团)或顾问团。特别是在作出事关合作伙伴、投资者和重大改变的决策时,从有经验的企业家那里得到反馈尤其重要。
一些行动可能受法律约束,所以在作出看起来不太靠谱的决策前(诸如发送一个详述未来股本分配的邮件),要向律师请教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同样地,在注册公司前,要咨询会计人员或税务顾问,以及需要时会晤专利代理人。
只有一小部分初创企业能够做大症”是种病得治!,所以为了取得成功,你必须让你的错误降到最小。在作出决策之前,问问你自己:如果这个企业是我的一个朋友在运营,我能向他提什么建议呢?
比如,使用企业级服务短时间内有所收获,而一旦对企业长期发展造成负面影响,这种目光短浅的选择难道不是得不偿失?
【钛晨报】央行最新定调物价走势、利率水平、货币政策;微软690亿美元收购动视暴雪获欧盟批准;北京市文化执法总队已对笑果立案调查
【钛晨报】李在镕与马斯克在美会面,或寻求自动驾驶芯片合作;国有大行拟15日集体调降,多家银行突发公告:停售;陈茂波:必须全速推进北部都会区和交椅洲人工岛发展计划
【钛晨报】央行发布4月金融数据报告:M2同比增长12.4%,新增人民币贷款7188亿元;消息称王坚正式回归阿里云;京东集团CEO徐雷因个人原因主动退休,CFO许冉接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