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奇:从10000个创业项目里看见中国的未来了不起的创变者
疫情冲击之下,科技领域,新一代自动驾驶与新能源汽车如火如荼,虚拟货币疯狂,生命科学突破,直播带货与短视频交互火遍全球。
宏观层面,全球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VC是疯狂的,创业者们也是。最近一年多以来,所有赛道的头部项目都迎来了史上最高的估值翻倍,互联网节奏开始侵蚀工业赛道,烧钱、烧补贴的C端打法甚至蔓延到了B端产业。
我们比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兴奋、更迷茫、更焦虑、也更激动,更为迫切地需要找到出路,赶上这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浪潮。在5月的奇绩创坛上海创业者见面分享会上,这种按耐不住的兴奋与激动在数百个创业者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至。
与一般的峰会演讲不同,在陆奇的单人演讲结束后,奇绩创坛照例举行了Group Office Hour环节,现场抽取数名项目创始人上台,由陆奇和另外两位奇绩创坛合伙人“三对一”专项教学。
时间有限,名额不多,选上的兴高采烈陆奇:从10000个创业项目,落选的也蠢蠢欲动,有人即便身处台下,也忍不住一再高声响应,互动频频。接近4个小时的热火朝天,将所有人的神经调度到了兴奋的巅峰。
在最后的观众提问环节里,一位刚刚从MBA毕业的女士这样介绍自己的创业项目:半年前,她做完了详尽的市场调查、人群画像、商业分析……却因看到巨头入场而迟迟不敢下手。话音刚落,陆奇甚至还没有来得及回答她,全场便整齐划一地给出了答案——“你先做,做了再说!”
在分享会结束之后,陆奇接受了36氪的专访,在这个“人人都需要导师陆奇”的时代里,陆奇将他从一万多份早期创业项目申请中看到的市场风向、机遇、挑战、以及对奇绩创坛这两年的复盘与反思逐一分享。
本质上,通过这场与陆奇博士的专访,我们想要解答的问题——也是无数投资创业者午夜梦回,苦苦追寻而又求之不得的问题:
陆奇说,“这些年我做生意、做投资最大的感触之一就是——市场是推不起来的。任何市场都是势能带来的,你能做的只有判断时机,顺势而为。比如苹果不是第一个做手机的、也不是第一个做手表的,但是一旦苹果进场,往往证明行业风口来了。
今天产业的生态制高点是手机,创新机会都是围绕着苹果、三星、谷歌、高通衍生出来的。下一个时代(的生态制高点)很大概率是从自动驾驶衍生出来的。
未来汽车的供给、需求、创新,哪个经济体会有最大的体量?无疑是中国。我过去有机会跟德系、美系、韩系、日系主要的车企都有机会大家都一致公认,中国的汽车市场高概率是未来的引领汽车市场的地方。”
陆奇告诉36氪,在刚刚结束的上一期创业营里,奇绩创坛收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3450多份项目申请。这一数据几乎比一年多前翻了一倍。
“从这些项目申请中我们可以发现,跟过去相比,愿景驱动的创业项目比例更多了,原来更多的是针对某个痛点去做的,可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创业团队看准的是未来一个大趋势,用技术去打造未来。”
“同时,需要自己建立技术平台的团队越来越多。以前的产品基本上都是用现有的技术,自己打造产品,但现在有越来越高百分比的团队一开始需要投入足够的研发,打造自己的技术能力和平台。这是一个长期的趋势,也是一个真正由技术驱动的生态。”
此外,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早期技术(如前端语音、视觉、触觉交互;后端芯片、底层软件)、商业航天里看见中国的未来了不起的创变者、材料科学等领域也都有着非常明显的创业信号。
“在美国YC我们其实每一届都会做一件事情——Call for Start-ups,看到合适的赛道、合适的方向后,我们每一届都会向特定赛道的创业者发出邀请。奇绩创坛现在因为时间还短,独立两年也不到,但是我们有这个想法。未来我们在适当的时候也会向创业者们发出邀请,Call for Start-ups。”
当前,“国产替代”似乎成了创投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在“卡脖子”事件一而再再而三地敲响行业警钟之后,大批主打国产替代的创业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出。
然而,国产替代往往瞄准的是某种成熟的海外技术/产品,这种“重复发明轮子”的行为似乎与时代所鼓励的技术创新背道而驰。对此,陆奇认为:
“判断一个好的生意有几个维度:一、这个生意总量是不是大?二、这个市场有没有长期的成长空间?三、这个市场的成长速度(是不是够快)。”
“第一,我们能够观察到,国产替代在现在这个阶段体量是不小的,这个生意是可以做的。关键是第二点,这个生意有没有很好的成长空间?我觉得这里面是有很多机会的。”
陆奇在不同场合的演讲中曾多次强调:在当前的信息时代里,科研的范式正在发生变化,我们从农业时代、工业1.0、2.0、3.0时代,走到如今的工业4.0时代,科技发展的体系与范式正在从个人与社会的经验思考、实验分析逐步迈向计算模拟、数据驱动(第四范式)。数字化已经成为了人类能力的辅助、扩充、替代,甚至是超越。这一理论在国产替代领域同样适用。
“这个产业可能在国外已经很成熟了,但是产业本身的范式在变,就会带来不同的机会。(以芯片设计为例)谷歌现在的芯片用强化学习方法来替代人工做Layout,替代现有的传统软件。本质上就是科研范式的创新,带来生态创新的机会。”
“我在YC承接过一部分的工作是YC研究院,它是全新的科研模式,OpenAI是YC研究院里孵化出来的第一个市场导向、资本参与的科研开发方法。它跟创业公司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所带来的好处就是能把传统的工业时代的产业变成完全数字化的平台,带来生态协同,成本持续下降,软件迭代周期不断缩短,从而形成一个新的数字化价值增长飞轮。”
“创新是无止境的。国产替代有它的阶段性务实的商业价值,但它(所带来的)并不光是直接的商业机会,更多是由于范式的变化、创新模式的演进,从而带来更多换道超车的机会。”
尤其是在人工智能领域,陆奇认为,“中国是很幸运的”。人工智能时代的一切底层技术都要重做,无论是软件层面还是硬件与芯片层面,“反正本来就要重做,x86和ARM都走不到未来”。这种同一起跑线的竞争恰恰是中国的机遇。
“人工智能时代需要一个像iPhone定义手机一样的定义性的产品,比如全自动化的汽车、全自动化的厂房、医院等等。现在这些产品还没有出现,但肯定会出现的。”
在国际贸易摩擦与新冠疫情的双重冲击之下,中国创业者正迎来史上最强的不确定性环境。陆奇认为,从大盘的角度,整个中国技术驱动创新有足够的人才、市场、资本,基本盘越来越健康,生态越来越繁荣。
今天的资本总体是不够耐心的,也有些浮躁,特别是在面对某些需要长期投入的赛道时。这个跟资本整个的大盘有点关系。
尤其是对于生命科学、人工智能这些周期和投入都比之前互联网、SaaS都更多的创业赛道而言,我认为是有挑战的。
我们也很关注这一点,奇绩创坛的路演日就是为了尽可能地帮助我们的创业者融到钱,为好的资本找到更合适的投资项目。上一届奇绩创坛的路演日里,我们邀请了1200多个投资人,30多个项目上台路演。结束下来每个团队平均能够拿到150~200张名片,最后深入沟通的有60家投资机构。
在人工智能时代,数据成为很重要的核心产业,但是数据对很多创业者来讲是很大的壁垒,包括收集数据、清洗数据、用数据去训练模型等。
我们希望做到的是通过开放合作的形式,扶持更多的开源数据集,降低数据获取的门槛,让更多人工智能创业团队能够更好地获得数据。
今天的大部分人工智能团队其实是需要切入一个完整的、深入的场景,这对创业公司来说有很大的挑战。
我自己看了很多这种团队,基本上面临的问题就是——隔了条河。做产品、做技术的人觉得我们其实都做对了,只是客户不懂;客户那边说你根本不懂我的需求,你的产品离我的需求很远,我用得也非常不满意。
具体来说,我们会建议创业团队从他想要切入的赛道的甲方去找到比较资深的人才,这样才能对未来切入的客户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包括在战略、产品、运营等各个层面。
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了创业,但是创业往往也是九死一生。一个好的创业项目,它需要支持的纬度是永远是多维的,在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节点,它需要对接不同的资源。这件事情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社区,奇绩创坛做的就是这件事。
在这个社区里面,创业者们可以触达各种合适的人脉,触达各种合适的机构,传递需要传递的信息,让资本变得更耐心,也让数据更多的开放出来,让更多的大的企业愿意开放场景,让创业团队进去,完整地建立产品落地和迭代闭环。”
然而,奇绩创坛每届创业营收到的项目申请数量却依旧爆发式地增长着,并且势头有增无减。在路演日、创业营、线上沙龙、线下见面会之间,是陆奇与其他奇绩创坛合伙人亲力亲为地对每一个创业项目进行审批、筛选、面试、业务梳理、问题分析……
“虽然我们进展是不错的,但我经常会跟团队讲,如果你对自己满意了,那你基本上就完了,进步的速度不会快的。我会经常说’我们这个做的实在太差了,怎么能这样做呢?’
我们是个小团队,只有9位全职员工,我们必须不断地迭代、不断地复盘、不断的思考。就像我们跟外面创业者讲的那套方法,我们也是一样的。
我自己的做事方法,以及公司的价值观之一就是精益求精——说实话没有找到更好的词。你永远要把自己的要求提得更高,永远要让自己进步得更快。
不过,也有不变的东西,我们虽然做了很多调整,但是核实话衡量标准永远是创始人对我们的满意度。我们核心要衡量的创始人经过创业营、经过路演之后是不是对我们满意,是不是愿意把我们推荐给其他创始人,是不是有很高的比例都轮到下一轮了——具体数据我不方便透露,但是融资的进展还是相当不错的。
我们(奇绩创坛)想做一件很大的事情,现在还刚刚起步,离我们想要做的还很远很远。我们今天要关注的,就是不断去努力、不断去迭代、不断去试错。”
「一周宝藏文章」汇集本周「收藏量最高」、「干货最多」的文章,专门为工作忙碌且想迅速充电的职场人量身定做:【一个长达60年的“大趋势”正悄然出现(上)】【养成这 5 个习惯,下班之后搞点线个创业项目里,看见中国的未来 36氪专访】在过去的一周里,你想要的宝藏文章都在这了,别忘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