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
近来,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之中,不少学生将注意力转向“创业”,却由于社会经验不足、人脉资源稀缺等原因而逡巡不前。而正在各高校不断推进的创业教育,则带来了新的支持——在这里,学生们不再为象牙塔所限;在这里,为创业提供着丰富的资源和日益周到的服务;在这里,创客们开始走向真正的创业。
日前在郑州大学举行的2017首届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年会上,《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蓝皮书(2016)》和《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学情报告(2016)》发布。
在肯定了2016年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取得的丰硕成果的同时,报告指出,当前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不少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视作少部分具有创业意愿和创业理念的学生的培养工作,忽视了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整个人才培养体系。
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玉分享了这样一个例子:哈工大有一名学生,2009年从黑龙江省鸡西大学考入哈工大,2010年萌生了研制卫星的念头,2012年即组建微纳卫星研制团队,2015年与团队一起,发射了“紫丁香二号”纳卫星,2017年与团队一起,又发射了“紫丁香一号”。
“从这个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有创新的主动性、有创新的意识和原动力,是因为学校的文化与土壤的激发。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厚的航空航天的科研氛围,是学生创新的动力。因此,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大的创新氛围中被自然而然激发出来的,创新思维也是如此。”
大四那年,果断放弃了年薪16万元的日本电装公司提供的工作机会,陈创还是选择了投身于自己喜欢的事业中——创业。“实际上,刚考上华南农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时,也曾想毕业后凭借过硬的专业知识找一份好工作。”陈创说。
但由于父辈多从商,陈创痴迷创业。大二,陈创花了一大笔资金从别人手中接过校内的打印店、水果店及二手书店,然而次年学校就要回收全校所有物业作统一规划。“这是一次血淋淋的投资教训”,好在陈创从中总结了一套自己的投资理念和途径,依旧敢于在创业路上继续探险——与友人联合开设了全国首家大学生连锁西餐厅,成立了专注做90后项目投资管理公司——“种子裂变器”,要让最懂90后的90后做90后的投资人。
华南农业大学学生创业项目“睿航无人船”最初设想是,采用GPS定位技术,巡航在某一水域中,并将水体污染地理位置和污染源实时传送回基站。然而,市场上首家环保无人船研发生产企业早在2010年就已成立。因而他们的项目尽管有技术但无人问津。经过路演分析,点评专家建议该项目向娱乐方向调整——水底拍摄。通过调整,最初的设计方案“面目全非”,但却也因此得出了最接地气和市场化的项目模式。
“大学生创业项目最大的问题是,有创意而市场小,有了产品却销售难。”大学生创业明星企业蓝骄集团董事长文泽平一言以蔽之,大学生创业项目最终还是要靠市场存活,而不能指望“输血”。
从2007年到2017年,10年间,文泽平的创业经历就像一部跌宕起伏的小说,有高潮荣耀,有低谷落魄。如今,他带领四川蓝骄集团近千名“90后”创业团队年营业额超10亿,月营业额破亿元。前不久,文泽平在创业成功后向母校四川大学捐赠1600万,设立“自强奖助学金”和“双创”基金,以奖励和资助勤奋自强的学弟学妹,培育孵化大学生创新点子,挖掘和扶持大学生创业项目。与此同时,致力少民族地区文化扶贫的“泽平民族地区文化扶贫基金会”也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中。
作为全国大学生创业明星、全国双创典型青年企业家的文泽平认为,创业教育,并非简单的“创建企业”教育。
他认为,大学生创业有很多弊端,缺乏决策能力、缺乏项目支持、缺乏人脉资源、缺乏行业经验、缺乏法律相关知识将创新创业教育、缺乏社会交往能力,而这些,决定了大学生创业不可能一帆风顺。“一个创业项目能够成功,至少要经历3—5年的考验,你能不能够坚持下去?”文泽平说,创业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大学生在选择的时候,还是需要谨慎一些。
文泽平建议,相较于简单的“解决就业、创造财富”,让年轻人增多对市场、社会的认识,提前对自己的职业和发展进行规划,显然更为重要。在上课、参加论坛、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们得以以更为独立的意识探寻人生更多的可能性:他们或发现机遇,融入“双创”的大潮实现梦想;而即便最终没有选择创业,在创业教育中形成的独立意识、创新能力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同样可以成为他们未来职业生涯中的宝贵财富。
所谓创业教育,并非仅仅是“创”出财富,更要“创”出一股子敢闯、敢创的精气神。很多创业人士人不谈文泽平创业时的艰难,只看他现在的光鲜是非常片面的。“不讲创业的艰难是创业教育的大毛病,实际上是误导了青年一代。”“低年级的学生先把外面精彩的世界放一放,虽然课堂有些枯燥,但是这种‘枯燥’是必须的。”文泽平说。
“我们谈创新创业,首先就要谈文化,”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霍英东研究院院长吴恩柏也谈道,“学校想要打造的文化非常简单,我们希望能够改变这个世界,我们希望改变这个城市。因此我们鼓励所有的学生,当他们在思考创新创业时候,要有这样的胸襟与格局。”
近来,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之中,不少学生将注意力转向“创业”,却由于社会经验不足、人脉资源稀缺等原因而逡巡不前。日前在郑州大学举行的2017首届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年会上, 《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蓝皮书(2016)》和《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学情报告(2016)》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