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人工智能、消费升级细数新十年创业的关键词
创客猫注:本文来源于“寻找中国创客第五季启动峰会”上,软银中国资本创始合伙人宋安澜、创世伙伴资本创始主管合伙人周炜、联想之星主管合伙人王明耀、一点资讯总裁陈彤、《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社长何振红、新浪网高级副总裁邓庆旭围绕“新十年的创业与创新”的主题进行的高峰对话,山水创投董事总经理王跃春担任对话主持人。
对于从业多年的嘉宾来说,过去十年二十年他们感受到的最大变化是什么?未来十年,创业者有哪些机会?在所谓的“资本寒冬”下,创业者又需要做好哪些准备?
软银中国资本创始合伙人宋安澜:AI是一个重点,一定会对整个TMT行业带来本质的变化。数据在人工智能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基础,团队要准备好拥抱它。
创世伙伴资本创始主管合伙人周炜:寒冬的时候,第一,拿到钱让自己活下去,不管是什么状态;第二,认真反省自己的商业模式,在这个时候认真考虑怎么样产生收入。
联想之星主管合伙人王明耀:从我们观察的死亡案例中,有三种死法:第一是没有真正抓住需求,或者抓住的是伪需求;第二是创业者对项目节奏把握出现问题,过于快速扩张;第三是不能坚持下去。
一点资讯总裁陈彤:现在随便打开手机,信息泛滥,去中心化,这个变化是任何一个人都没有想到的。所以就产生一个问题,媒体从业人员向何处去。此外,做什么样的内容才会让人欢迎,这个一直没有很好的答案。
《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社长何振红:互联网下半场很重要的除了AI技术、大数据、物联网等等,一定是改造产业,制造业行业在产业链上做延伸。未来十年还是要穿越周期,想做什么事一定要坚定做下来。
新浪网高级副总裁邓庆旭:我觉得什么行业都有机会,但是有两条,一个是能提升效率的,一个是能延长寿命的。
宋安澜:的确是我们一路走来,有好多机会都丢掉了。举个例子,我记得那时候李彦宏带团队跑到我们办公室来,我们看了一下这个海归团队不错,但是好像不接地气,一犹豫,没有投进去,回想起来还是经验不足。
一路走来,像毛大庆说的,我们很焦虑。你投了好项目以后,是不是真的很好?这个项目投完,后一个基金有没有继续,有没有可能再融到下一个基金,这都是我们的焦虑点。
话说回来,因为这一波大潮,我们还是赶上了一些机会,比如虽然我们没有投到百度、腾讯,但是我们比较幸运,投到了阿里巴巴,我们当时投的应该是分众传媒,正好在我们楼下。阿里我们是九个月的时候投进去的。后来淘宝我们是创始的时候投进去的。
在这一波中间,我们也押到了一些比较好的公司。在后面新一代投资人会不断地比我们做得更好,我们作为老一点的投资人,还是有点焦虑,我们自己希望更加兢兢业业,不断寻找新的好的公司,不断投到好的公司。
陈彤:如果以1999年这个时间算,门户的概念也都不是很清晰,每天有正经新闻发布的门户好像只有一家。现在随便你打开手机,它都往外蹦,信息泛滥,去中心化,这个变化是任何一个人都没有想到的。
所以就提出了一个很严峻的问题,媒体从业人员向何处去。20年前做严肃新闻还是一个很错的买卖,还能够迅速取得成功,像新浪就是,因为那会儿网上的严肃新闻很少,如果做得还不错的话,能迅速的一尘绝迹。
而现在不行了,在信息流冲击之下,我们非常苦恼,做新闻肯定不行。20年前严肃的新闻还是很受欢迎的,因为那时候稀缺,现在一点都不稀缺了。
那做什么样的内容才会让人欢迎呢?这个问题一直没有一个特别好的(答案),或者在这么一个会场上能够让大家认可的,或者都不敢说出来的问题。
周炜:我的职业生涯比较简单,11年创业,11年风投。首先来说创客这个平台非常好,当时我第二次创业的时候,如果有这样的平台指导一下,我可能不那么迷茫。公司做得很好,后来卖了,去美国读了两年书。
通过过去十多年,再往前算,高速成长的三十年,到最近一个阶段,整体进入困惑期,因为没有非常清晰的导师,让你完全去复制、去学习,我们面临了很多新问题,这些问题只有靠自己去思考。
我的感觉是要清空,过去的很多经验现在看都是负担。很多95后出现,你无论是在管理上还是跟这个年纪的CEO打交道,都过时了,都需要重新思考,这是过去十年跟现在比最大的变化。
王明耀:过去十年,关键词就是两个,一个是跟移动互联网相关,所呈现的机会。第二,我们一直在做支持创业这么一件事情。
那么如何看待过去十年和未来的机会?或者回到今天,大家都讨论开这个论坛有没有意义。我觉得意义很大,主要原因是,我觉得坐在台上讲话的人要有危机感,因为台下这些人就是未来,他们在听,很有可能很快就超越了你,很快就折腾出新的东西。
所以特别有意思的是,过去十年是创业不断发展的十年,也许大家认为这里面有泡沫,但是创业变成了很多人的生活方式,或者更为大众所接受。这里头所培养出来的人才是非常非常多的,可能我们一会儿还要讨论下一个十年,又会呈现出新的机会。
但是未来十年,必然是构建在过去十年的积累之上的,过去十年所能带来的对创业的拥抱、对创新的拥抱,对移动互联网的领会,对人才的积累,我相信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确实是对我们创业跟投资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十年。
何振红:我们看到每个十年的节点不断在巡回,问题几乎是一样的,周期我们看得很清楚。创业的人是不是也要看一下大势,这是一个我特别感触的观察。
2009年的时候我们发现危机来了以后,大家把视角转向女性,说女企业家做的公司很稳定,没怎么出问题,大家说去发现女性,我们那时候开始创办木兰会。到了去年,木兰会十年,再看女性创业的变化,我一个特别切身的体会就是,女性在创业的时候,其实更容易受自己内心的力量驱动,就是我为什么要创业,我的梦想是什么,走偏得比较少,因为她不是特别特别的莽撞,她应该是比较谨慎的。
在危机的时候,我们做统计,女性企业家出问题的比较少。女性是很稳定的,不像男性为了规模扩张,做着做着就忘了,就要去做大,但是做大的时候有可能就是陷阱。我们一再说,规模就是陷阱。在经济下滑、下行期压力比较大的时候,规模的陷阱表现得比较突出。这就是我对经济的观察。
邓庆旭:20年来,有一个变与不变。就是我们不要去预测,20年中间,有一些我们很瞧不上的人,都让我们大跌眼镜。我觉得你对任何一个新生事物都要有心怀敬畏也好,或者拥抱也好,因为变化这个东西真的是谁也主宰不了,谁也预测不了,只能是去拥抱它。
不变的话,不管发生什么变化,那些创业者也好,企业家也好,他们的优秀品质,一代一代是没有区别的。不管什么时候,都是那些坚韧、拼搏、不放弃、认真的状态等等,都是没有变化的。所以回顾20年的时候,可以总结一下什么样的东西可以成功,什么样的东西可能会失败,其实是可以找出规律来的。
宋安澜:从个人喜好来讲,我觉得AI是一个重点,相当于20年前PC互联网,10年前左右是移动互联网,下一个大的AI一定会对整个TMT行业带来本质的变化,所以对于人工智能我们会花相当多的力量来研究。
具体来说会分成几块。一个是所谓从0到1,就是原来没有的东西,有了新的人工智能技术以后,会产生新的产业出来。举个例子,智能驾驶。另外是从1到N,原来老的行业,怎么加上人工智能以后,会做得更大。这也有几个要求,本来这个企业就是好企业,而且特别重要的是它的数据运营一定要数字化,数据在人工智能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基础,而且团队要准备好拥抱它级细数新十年创业的关键词。这个有大把的投资机会。
对于我们公司来说,有几大块是我们公司喜欢的。第一大块是所谓信息的存储和使用。第二大块是能源的存储和使用。能源是特别重要的事情,虽然看上去现在没有那么热,但是汽车也好,电网也好,都需要能源,所以能源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也会花相当的精力。
周炜:互联网在中国发展这么多年,已经成为主旋律了。回头看互联网这十年、二十年,它解决的是连接和效率的问题,连接的问题解决得已经蛮充分了,今后互联网和其他东西的结合,包括AI,包括AI的载体,这些硬体,都要连接起来。还要解决的并不是连接的问题,而是解决优质供给和瓶颈不足的问题。
从我们来说,我们最近投了好几家公司,包括教育类的、AI和医疗的结合等等,其实解决的都是如何能够让供给稀缺的行业,因为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过去一直都不太行,尤其是医疗,为什么?并不是说别的问题,而是优秀的医生和医院太少了,光解决连接没用,医生只有那么点时间。但是我们现在做的是能够通过AI的助力和支持,让一个医生完成更高的效率。另一部分就是部分替代,这就可以让水平相对较低的医生完成更高的治疗。
说起积累,有巨大的创业机会和持续都会有的消费成长,或者我们认为是消费升级。其实消费升级不是买越贵的东西,而是大家消费的品位都提升了,大家追求新的物美价廉的东西。因为过去十年大家会发现,手机有巨大的变化,我们拿的智能手机跟以前的功能机不一样。任何一个消费品,它的品类和品位有极大的提升,尤其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地方,每一家店都很时尚,品位都提升了。
吃喝住行相关的所有的消费都可以被调整,所以消费升级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在未来十年、二十年都是持续有机会的。
另外我们说变量,变量里面就说技术,因为我们联想之星是以投科技为主要特色,还投生物技术、生物医药,这几年这个行业变得更加热,热的原因是当初投的这些技术在过去几年里面都进入了应用,尤其是语音识别、视觉识别、计算机视觉,包括一部分深度学习等等,所以它已经变成了非常重要的变量。
这个变量会使得各行各业都得以改造,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到很多跟人工智能相关的陪伴机器人、语音助手等等,但实际上在2B领域里,现在无论各行各业都会应用到大量的跟大数据、人工智能相关的技术,来替代很多人工,这个已经在发生了,未来会大幅度的去做。
另外一块也跟我们的积累有关,其实就是说所谓从创业角度来讲叫做出海,什么意思呢?过去十年、二十年,中国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发展中国家,其实很多模式我们拿过去就可以用,这个叫做时空机器理论。比如越南的支付宝、印尼的滴滴等等,中国的竞争已经很激烈了,而那些地方相对来说是一片蓝海,有巨大的机会。
陈彤:内容大有作为。AI不用说了,以前大家喜欢提智能制造,其实现在看起来,一个是很难,另外一个是竞争很激烈,好像偷偷给转成了芯片制造,因为我们遇到了美国人卡咱们。芯片要想做好,得二三十年的时间,我们现在还挺落后的。
除此以外,刚才周总说的教育和医疗,我是特别认可的。因为我们最早做门户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其实医疗和教育的流量特别低。其实到现在中国高市值的教育类和医疗类的互联网公司也不是特别多,其实大家早就认为这是趋势。
但是无论如何,教育和医疗应该是有前景的,因为看病大家都认为是很难的。教育特别是线上一对一外教的过程,本身这个创意很好,但是声音还是有比较大的走调,离真正的情景对线G三年之后怎么也到来了,那么5G到来之后,有没有明显的改善呢?我想一定是改善。5G带来的改善包括屏幕、折叠手机,如果用折叠手机的话,你的手机立刻就变成了一个小pad了,屏幕比这大三倍或者更多一点,你愿意不愿意用?不存在带宽的问题。我相信在座的都是职场人士,肯定愿意用,至少回邮件比较方便,阅读也很方便,这里带来的一些新的应用和场景还是挺多的,应该好好去分析分析。
何振红:现在大家都说互联网进入了下半场,下半场很重要的除了AI技术、大数据、物联网等等,一定是改造产业。比如柔性生产可不可以实现,材料的问题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如果真的有变化,就是巨大的变化,这个领域是很大的。前面消费的领域是可以从小的地方去试,制造业的变化一定是大的。
第二,制造业行业在做延伸,在产业链上做延伸。我比较熟悉的格力电器,我们都认为它是一个空调生产商,可你去看它的时候,它有另外一个产业,就是机器人产业起来了,是工业机器人。而且我跟董姐姐说,你的工业机器人特别棒,因为你做了那么多年工业制造,开模具这件事情在所有制造中间是巨大的空间,这个趋势应该看得到。
另外,我们接下来这十年我觉得还是要穿越周期的,作为一个创业者,作为一个企业家,如果你不能去穿越周期,在周期中间到了低谷,你可能很难办。穿越周期的话,有一个东西还是要坚持,你要做什么一定要坚定做下来。
宋安澜:内容真的是特别重要的投资领域,实际上VR也好,视频也好,关键问题还是在于本身这个idea、本身这个构思,我们现在缺乏好的原创内容,这个好像是一个挺大的问题。
我还是比较书呆子气,比较喜欢看书,现在在网上找半天,很闹心,一般都是标题党,进去一看都很失望,就不愿意看了。所以在原创内容上有新的出现的话,还是值得投资的,不一定要像金庸这样大师级的,你就算出一个哈利波特这样的也可。
何振红:我问周炜一个问题,今年我们看到创业者变难了,钱少了,大家都说资本寒冬,投资人变得很谨慎,不愿意花钱了。另外有一些创业者因为之前的高估值,现在再想融资也变得难了。所以这个时候在融资上面能给他们一些什么样的忠告,或者什么样的人你愿意给钱?
周炜:说到原创内容,其实我们作为技术投资者直接去投IP是比较少的,但是我觉得我们可以去投资一些新的产品,可以让内容创作更加容易,并且产生新的内容创作的方式。
我们喜欢投的东西都是可能批量化产生的优质内容,这种创业的项目最近能看到一些。包括用AI介入,也可以产生一定的内容支持。这是我们看到的内容创作的一个角度。
周炜:再回答这个话题。其实第一,我不觉得现在是寒冬,我认为过去四年中国的投资和创业泡沫到了让人瞠目结舌的状态,中国的募资额、投资额都吓死人,超过美国。但中国每年能出现的好企业的总数,不是投资额决定的,而是非常优秀的创业者决定的。所以并不是投资多了,好公司就变多了。
今天大家说的所谓面临的寒冬,在我看来,跟我们八年前、十年前好多了,只是跟三年前的超级泡沫时代比,是变冷了。之前像我们募完基金以后,随便一个人从新浪出来,还没到一个月,就要价一亿美金,那就没法投了。而现在市场恢复相对正常了,大家相对理性了。
所以首先让自己活下去才是正道。另外,如果你的公司不挣钱,比如内容领域,没法挣钱,但其实现在年轻人付费意愿很强的。为什么你收不到钱,你要反省自己,还是因为你没有打到他们的痛点,没有掌握他们的需求。互联网教育公司这么热,一个很大的原因也是因为愿意付费。
寒冬的时候,第一,拿到钱让自己活下去,不管是什么状态。第二,认真反省自己的商业模式,在这个时候认真考虑怎么样产生收入。
王明耀:我们过去十年投了超过300家企业,看到很多种创业的死法,但我现在还做不到一看人家的脸就能判断,所以我们要有很多血淋淋的实际案例来做支撑。
我们观察死亡的案例里,很重要第一条就是没有真正抓到需求,或者抓到的是伪需求,那怎么做都是死。之前做得很火的上门服务,O2O,什么都可以上门,后来荒唐到上门理发也有,上门理发无论从洗头发到各方面都很麻烦,另外还带一把刀在你后面晃来晃去,显然不是真实需求。但是当时很火热的时候,都觉得是真实需求。所以这种假的需求无论怎么样做,都是死路一条。
还有一些需求没有那么大,比如共享单车,在某一个局部是成立的,但是放大到无限大就变得很荒唐。共享单车在高校里,或者在特定的旅游景区,数量不要投放太多,是可以赚钱的。但是每个街头都乌央乌央的,就变成很荒谬,所以需求没有那么大。做这个项目的,最终就没有办法做出来。
第二类死法是创业者本身对项目的把握,我们叫做节奏的问题,节奏问题很大一部分都是他们过于快速扩张。企业成长是需要有阶段的,第一阶段最重要的是做出这个产品,让用户觉得特别需要、物有所值、物美价廉。
但是很多人产品还没有做稳定,就大量花钱去打广告,那就是死路一条。有的人是产品做得还不错,但是没有把产品做稳定,就去扩品类,或者收购其他公司,扩大产品线内容、人工智能、消费升。所以对创业节奏大干快上的,是我们观察到很多企业死亡的很重要一点。
第三,你刚创业的时候,哪怕点抓得不太对,死亡了。或者是创业节奏没有把握好,也死亡了。但是理论上讲还是有机会的,为什么呢?因为创业者放弃了,不干了,我们批评一下或者鼓励一下,他又重拾信心了。有的公司的中高管带着光环出来了,我们很多时候愿意投,但是有时候很高估了。面对别人以前很尊重,现在不太尊重,他面子上挂不住,还要一天到晚去求人,所以干脆放弃。其实如果坚持下去还是可以成功的,所以不能坚持是创业者最终失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