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波“捕获” AI 红利的人
近期,知名投资人朱啸虎的一个访谈,把一家 AIGC 广告视频公司——FancyTech(时代涌现)拉入大众视线。
这家公司的核心产品,是通过 AI 能力学习跨平台上的海量内容,训练自己的垂直模型,再结合商家的素材为他们生成广告图片和视频。
关于 AI 技术在广告行业的应用,这个项目只是冰山一角。实际上,数字广告营销作为最早、最成熟应用 AI 技术的商业领域之一,正在迎来 AI 技术的“全面升级改造”。
作为一个跨境出海行业媒体,我们在过去这一年,看到“传统”数字广告营销行业最核心的几个环节,诸如素材的生产、优化、广告的投放、分发……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剧变往往意味着挑战,而挑战中又常常蕴藏着机会。
利用 AIGC 生成商品图、模特图,是我们看到的最早在素材方面的尝试。但受限于 AI 生成图片的可控性和稳定性,尤其涉及到真人和商品同时出现的场景,暂时还没有看到效果特别理想的应用。于是,就有创业项目从当前大模型的某一块“短板”切入,去做垂直优化,做某一特定类型素材的供给。
除了 AI 初创公司的产品之外,部分第三方数字广告营销服务商,也基于自己原有产品和资源优势,利用 AI 的智能分析能力,推出了素材优化类功能。例如,营销效果衡量平台 AppsFlyer,就基于自家积累的广告素材与营销成效之间的关联数据,推出了 AI 素材优化产品。
当然,关于广告营销素材及其效果的数据,积累最丰富的,还当属各大社媒广告巨头,在这样的数据量级上,AI 智能分析及优化的增益效果,理论上也应更加明显。
目前我们可以看到,全球各大主流数字广告平台几乎都推出了 AI 素材优化类的功能。例如,Meta 赋能型产品系列(Meta Advantage)中,就有一款素材优化产品 Advantage+ Creative,可以利用 AI 能力,帮广告主自动对素材进行类似于亮度、宽高比、文本布局等方面的微调,让广告素材向着更容易吸引和打动受众的方向优化。此外, Meta 还有更多生成式 AI 功能(如背景生成),预计在今年内也会陆续对广告主开放。
整体而言,虽然 AIGC 素材的整体稳定性有待优化,但降本增效的前景,对广大中小企业已经具备足够的吸引力。
广告投放、分发,原本是属于各大媒体、广告平台及其代理机构的“领域”。经过一年多的交流与试炼,大家发现,科技巨头们似乎在“让 AI 变得更智能、更简单易用”这件事上卷起来了。
可以预见,“传统”的广告代理、代投的模式,有可能将面临一些挑战。而位于整个链条下游的广告主、大部分中小企业,应用 AI 的门槛反而在不断降低。
其实,在本轮 AIGC 技术爆发之前,Meta 等数字广告巨头,就早已将 AI 和机器学习融入了其庞大的广告系统,致力于让更多人“用起来”。据德勤在 2023 年 6 月发布的一项研究数据显示,企业目前在营销活动中已经有 8.6% 的工作在借助 AI 或机器学习,来优化或者实现自动化,而且这一比例有望在三年内增长到 22.9%。
以 Meta 为例, Meta 一直 在 AI 领域进行投资,除了 AI 领域基础研究和大语言模型开发之外,还不断将最新的 AI 和机器学习技术应用于广告排名系统,以实现更理想的受众覆盖、更精准的成效衡量,以及提供更完善的广告主报告功能。
这是一套由 12 种产品组成的智能化广告投放产品组合,能实现营销活动的全自动或半自动化,在预算、受众、创意、 版位、目标、位置各方面亦可以著手:
广告投放流程全自动化。采用 Advantage 的广告主只需要设定投放目标,AI 系统就会自动设置整个广告创建流程,并针对广告主上传的不同创意素材和版本,灵活分配预算、匹配合适的受众。节省了大量测试不同素材成效所耗费的重复性劳动和预算成本。
广告投放流程半自动化。使用 AI 解决方案执行更具体的活动策略,例如根据人们最有可能回应的内容向他们展示不同的格式和创意素材,最大限度提升个性化程度;也可以允许 Meta 的广告投放系统尝试充分利用广告主的预算并尝试增加广告曝光率,从而提升营销表现。
不同类型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行业特点和营销目标,选择适配的 Advantage 产品组合。我们就以电商类和移动应用类广告主为例,看看相应的 Advantage 产品,具体智能在哪里。
A+SC 广告是 Meta Advantage 系列中的应用范围比较广的产品,适用于电商类、零售类的品牌直销广告主,包装消费品业(CPG)、科技业或娱乐业企业也利用此类型广告成功提升了线上销量。
广告商可以依据其销售目标创建 A+SC 广告,Meta 的 AI 将会自动化设置整个广告创建流程,并针对创意和版位实现更灵活的自动分配,由此实现根据用户的兴趣、意向和操作,自动向他们展示具有相关性的商品或服务。在简化流程的同时,也提升了广告表现。据数百家广告主测试结果显示,A+SC 广告使得单次获客费用平均降低 17%,广告花费回报增加 32%。
A+AC 广告适用于从手游到工具等各种类型的移动应用海外推广,可以帮助出海应用在应用安装、事件优化或价值优化方面获得最佳成效。
A+AC 广告的创意探索算法可以自动测试和投放最佳素材组合,简化广告结构,帮助广告主在竞拍中获得竞争优势,其专为扩大覆盖范围训练而成的机器学习模型,也会帮助应用触达核心受众以外更宽泛的受众。
除了以上介绍的 A+SC、A+AC 之外,还有依靠 AI 算法寻找更广泛潜在受众群体的进阶赋能型受众广告(Advantage+ Audience)等等。
AIGC 技术的爆发,一定会像工业革命和信息技术革命那样,最终惠及所有人,这已成为业内共识。但在那之前,一定会有一部分人,率先享受到 AI 红利。
第一波收获红利的,毫无疑问,是从事 AI 领域基础研发、并取得突破的科技巨头们。虽说尚处在投入周期,但资本和市场已经给予了热烈的反馈;接下来,第二波“捕获”红利的,我们认为,将是那些敢于尝试、率先用 AI 技术优化自身业务流程、实现商业化变现的个体。
AI 技术对出海企业最直接的影响,正如上文中所述,是海外市场的增长逻辑、以及整个数字广告营销体系变了。
中国的跨境出海企业可能是最具效率和执行力的群体,也是最擅长利用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群体之一。无论是基于 AI 技术创新创业,还是应用 AI 技术降本增效,都有出海企业在积极尝试,并且已经看到了成绩。
过去几年,疫情推动了海外市场电商渗透率的提升,许多品牌借势以跨境电商的方式出海,并通过本地社交媒体平台成功找到了自己的第一批消费者。
主打“精神联结”的新生首饰品牌 37 Jewelry 就是其中之一。品牌创始人 Ivy 认为,在电商平台和用户主动购买的搜索平台上,37 Jewelry 这样的新品牌难以凸显优势,脱颖而出。他们需要与用户联结和互动更深的平台,持续曝光其品牌理念和商品内涵,吸引认同这些理念的潜在受众。
基于这样的需求,37 Jewelry 从品牌的起步阶段就开始使用 Facebook 和 Instagram 作为其营销阵地,借助 Meta 丰富的营销工具精准定位目标用户,与消费者建立直接的联系,同时获得及时的用户反馈,帮助团队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由此挖掘到了品牌的第一批种子用户。
如今,AI 工具的出现,为这个品牌带来了新一轮“破圈”增长的机会。Meta Advantage 刚一推出,37 Jewelry 就参与了测试。此前,Ivy 的团队需要手工设置进行广告投放,如果有 10 条素材,就需要以小预算分别进行设置以了解其成效。采用了 Meta Advantage 系列中的 A+SC 广告后,系统针对不同的创意素材和版本灵活分配预算、匹配合适的受众。这种方式帮助 37 Jewelry 的营销人员大大提升了投放的效率,同时,相比于传统广告投放,其支出回报率实现了 20% 的增长,单次转化成本降低了 9%。37 Jewelry 由此稳定地扩充了自己的消费者体量。
倡导可持续理念的 DTC 时尚品牌 Gentle Herd 是另一个勇于“吃 AI 螃蟹”的案例。基于自身多 sku 的特点,Gentle Herd 选择了进阶赋能型目录广告(Advantage+ Catalog Ads,简称A+CA)进行全自动投放,来壮大自己的顾客群。
采用 A+CA 广告时,如果有目标受众商家对产品和服务表现出兴趣,Meta 的系统会立即向他们投放个性化目录广告,整个流程自动进行,无需手动设置 1000 个不同的广告组。在测试营销活动中,Gentle Herd 的广告花费回报达 2.2 倍,与定位类似受众的 A+CA 广告相比,覆盖人数是后者的 2.2 倍,单次购物费用降低了 45%。
北京翩若惊鸿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翩若惊鸿)是一家以小说、短剧的制作与发行为主要业务的出海企业,目前其产品在海外已积累百万下载量,日活用户约 10 万,实现了初步的盈利。但是公司在刚开始出海时也曾遇到了中外差异带来的水土不服问题。
在与 Meta 代理商 Huntmobi 合作,并采用了 Meta 最新的 AI 广告营销解决方案进阶赋能型应用广告 A+AC 后,翩若惊鸿公司很好地吸收了 Meta 对于短剧、小说行业的洞察,制定了更符合目标市场的运营规划策略,在转化效果、成本控制和广告花费回报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提升,以成本更加可控的方式,灵活地触达了更多核心受众和更宽泛的人群,为产品下一个阶段的爆发奠定了基础。
AI 技术还在飞速发展,科技巨头的 AI “军备竞赛”还在持续。相信未来相关基础设施还会不断完善,AI 应用场景也将更加丰富。企业与世界各地用户之间的连接,实际上将变得更加便捷。
目前,全球大部分消费者已经“触网”,仅 Meta 一家就靠社交媒体“全家桶”,覆盖了全球近 39 亿月活用户,用户就在那里。
而当 AI 技术逐渐弥合了语言、文化方面、用户习惯方面的鸿沟,“出海”也更倾向于回归到商业本质:做好自身定位,找到自己的细分用户群体,以好产品和服务,博取一片自己的市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