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管不是乱管空心化农村需要寻找新出路
农管这两天火了,但似乎主流都不看好,不少人似乎很抵触,而且戾气颇大。有业内人士表示,如今农民缺的不是管理者,而是能帮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的帮扶者。城市有“城管”农管不是乱管空心化,工厂有“工管”,如今农村又来一个“农管”,你让农民怎能不心生抵触?
从禁杀自家猪到禁办流水席,人们将农管对应到城管,不过,也需要看到,当前网传的“禁止房前屋后种瓜种菜”、“焚烧秸秆罚款过亿”、“种地需要证书”等,其中夹杂着不少谣言农村需要寻找新出路。
现在农村面临的问题其实是比较严峻的,国内这么多年来,城市化在快速发展,但也导致大量人口流入城市,农村空心化现状比较严峻。
农村面临着劳动力减少、成本高、土地荒废、基建征用、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农作物减产、农业相对收益连年下降的局面,甚至除了玉米和水稻以外的大多数种子均部分依靠进口。
在过去的农村,是一片自由的天地,国家发展与管理重心一直在城市,而农村的管理,长期以来处于一种抛荒状态。农村的广阔天地是很自由,但是农村的现状我们也看到了,大多数农村与城市的发展差距越来越大,年轻人都出去了,农村的农业发展依然处于一种落后的状态,而中国农村农业的现状是家庭分割制度,按人口分地,每家只有几亩或十几亩的小块天地,本质还是小农经济,这种小农经济模式不利于推动农村的现代化与机械化。
而留在农村的,多数都是老年人与留守儿童。农业是一国之本。如果农村空心化,当这一代农民老去,未来的年轻人都在城市,那么谁来发展农业?
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因为哪里有人,哪里才有未来,如果广阔的农村没有年轻人进来,不断的有人流出,那么农村的未来形势是严峻的。
在过去,国家推进城市化,让更多的农民进城,那么农管的成立的目的,可能恰恰相反,通过规范农业的发展,整合农村资源,让更多的资金、项目流入农村,带动农村的产业化发展。农村最值钱的是农村周围的城市,如果让农村吸引周边城市的资金与人才,发展农村,这才是农管要发展的关键。
农管的政策,要把农村变成公司的模式,有两个事情要做,其一是,产业化运作,农业不仅仅是种地,包括把农、林、牧、副、渔等更多原本散落在农村的农业项目变的规范化与公司化,进行有规划的统一种植,而不是各自为战的散耕,其二是发展高标准农田的改造建设,以及农田的集约化机械化种植。
这些都将是对原有农村生活生产模式的重大改变,当中肯定会遇到很多农民对政策不理解,不适应的情况,这时就需要农管去进行耐心讲解,以理服人。
现在的县城房价岌岌可危,当务之急要挤出新的购买力,现在农村经济的问题是菜贱伤农、粮贱伤农,农村的购买力不足,农村产业升级,提升农产品质量与标准化、产业化运作,才能形成新的市场机会。如果在县城找不到服务业的工作,还可以做国营农场的工人、或者种植业、屠宰业的专业工种,这样就能通过农业产业化吸纳更多就业,实现农村与周边城市的良性内循环通道,提升农民购买力。
目前的一个问题是,人们担心的是权利的滥用与实施过程中走样,比如农管局对禁止农民屠杀家猪、禁止农村办流水席的背后是持证上岗,比如杀猪要屠宰证、健康证等。而办流水席则要求相关人员有从业资格证、健康证等。
办证的背后是规范产业,规范产业的目的是做大产业,吸纳就业。当农村越来越多的领域需要持证上岗之后,往往就会吸纳一些人员去成为该产业的专业人才,创造一些就业机会与产业机会。但这里面最大的担忧就是怕把农民管的太死,最后走样成为这也不准干,那也不准干。
正面的意义我们也要看到,比如说,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伍不是什么事都管,它的职责是法律规定的,具体范围都在农业农村部门公布的执法指导目录中,有为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比如打击假冒伪劣种子、农药、兽药等侵农害农的违法行为,有保护老百姓食品安全的,比如查处违法违规使用高毒农药的行为。而且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伍没有任何收费职权。
强化对生产与流通环节的市场监管与对农产品进行统一的检测和检验,可以保障农产品质量,保护消费者权益,一方面是能遏制不良商家借助农产品流通环节进行农产品伪标、掺假、夹杂甚至销售过期农产品等不法行为。另一方面,能够推进农产品的市场化运作机制与质量的监管和保障,确保农产品的满意度与信任价值,打造品牌,才能更好将农产品流入到城市,形成农业产业化机制,而在农管所之前,供销社的目的与作用或许也在于此。
那么这个背后,其实就是推动农业的产业化与公司化,吸引周边城市的项目、产业落地到农村,把农村与城市联系起来,让越来越多的人可以看到农村的产业化与乡村振兴的机会,而不是让农村与城市长期割裂的状态,农村与城市应该形成一个统一的大市场,而要形成统一的大市场,就需要有管理方面的介入。
当然,农管的政策方向是好的,人们所担心的也并不是没有道理,政策是好政策,但是真到执行的时候,却容易变样。一些地方,可能难以避免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层层加码,持证上岗需要办证,在农村地区,一旦有了办证的特权,往往会可能难以避免一些灰色的利益链的勾连。
农村需要产业化,但如果严管,很可能导致怨气横生,产生各种既得利益者,进一步剥夺农村与农民的利益。
那么当前这么强烈的抵触省,相信对于基层政策的执行层面也是一种预警。我们知道,农民是弱势群体,城管对流动摊贩的管理,让人们联想到未来农村农管可能也会让原本有一亩三分地的农民失去土地这个最后的依托。
当人,这可能是一种偏见,不过,人们的偏见其实也是提前预警,避免农管的管理向这个方向走。农管的核心是发展农业,帮扶农民,推动农业产业化与公司化,提高农民收入,而不是与民争利。只要坚持这个目的与立场,在管理的基础上,有更多的人性化帮扶,那么农管也有可能成为乡村振兴的一条路。
而在今天,农村需要寻找出路,寻找出路并不意味着一直放任农村,这样只能让农村长期停留在过去的贫穷落后状态,如果这一代农民老去,下一代农村很可能就没人了,只不过,我们最大的希望是农管不要走偏了。农村的很多习俗我们需要保留,农民的既得利益需要尊重,在此基础上,再推进农业的产业化与公司化。
既要产业化,又要确保农民的基本利益不被剥夺,避免产生更大的社会矛盾,避免导致越来越严重的信任裂痕,这可能才是农管在推进政策的过程中,面临的最大的难题。
总的来说,放下偏见与戾气,理性看到农管的好处,农村需要寻找出路,而农管也要尊重百姓的诉求与担忧点,尊重农民的既得利益,在此基础上做好农管,也有可能为农村试探出一条出路,当然,我们也对农管向着良性的方向、改善农业与民生的方向发展保持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