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模式的构建
【摘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模式可为提升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建设创新创业类型的大学提供有力保障,也是促使大学生培养模式与我国科技强国战略相匹配的内在要求。本文阐述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内容以及构建此模式的意义,并进一步分析了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模式的方法,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有效借鉴。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内容一般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创新训练项目,项目团队成员一般为本科生,人数可为一人或多人,并有相应的创业指导教师。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项目初始设计、项目研究、项目实施资源准备、项目开展总结报告撰写以及项目研究成果交流等工作。第二类是创业训练项目,项目团队成员一般为本科生,人数往往为多人,并有相应的创业指导教师。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明确自身在创新创业项目中的角色定位,项目团队可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完成商业计划书的编写、商业管理模式的研究以及企业运行模拟等工作,同时,项目团队也可在指导教师的协助下,参加相关企业的实践学习活动,并撰写与创新创业相关的创业报告。第三类是创业实践项目,项目团队成员一般为本科生或者研究生,人数一般为多人,并有相应的校方指导教师和企业创业指导教师。在开展创业实践项目创新工作时,学生可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的引导下,结合初期创新创业的训练和研究成果,提出与本次创业实践项目相关的、具有良好市场发展前景的产品定位或者服务模式,从而将此产品或者服务模式作为后续创新创业工作的基础资源,提升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整体质量。
1.推动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优化。在科学有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模式的引导下,高校可在培养大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时,将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和形式结合起来,使大学在扩招的同时,提升大学生应用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适应性,从而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效能。在新时代背景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逐年增大,企业更希望获得创新创业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促使企业的经济发展客观、可控,从而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具有核心竞争力,进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效能。在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模式后,可进一步规范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丰富人才培养的内容和形式,进而推动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优化。
2.提升校企之间合作的互动性,增强校企之间的合作效能。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模式的推动下,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会越来越频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校企之间合作的互动性,并增强校企之间的合作效能。具体而言,可依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般要求,与企业在技术内容、技术形式以及技术应用方法等层面进行沟通和交流,从而明确授课重点,进一步明确专业培养定位,明晰人才培养方向。在此基础上,学生可得到与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直接接触的机会,企业相关技术人员也可进一步了解学校人才培养的现状,从而在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指导的同时,也为学校培养人才提供参考。另外,更为关键的是企业可在具有创新创业思想的当代大学生的支持下,开发更具创新特点的产品,从而为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提供科学有效的途径,这也是增强校企之间合作效能的基础条件。
3.从根本上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以守维成则成难继,因创兴业则业自达。”改革不易,创新更难。当代大学生肩负社会经济创新发展的时代新使命,应在大学期间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学习创新创业本领。从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角度分析,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并非纸上谈兵,大学教育工作者需结合本学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要求和学生的平均能力水平,制定翔实有效的人才培养计划,并采用合理有效的办法提升人才培养计划的可行性和实践性。在应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模式之后,学校可使学生在校企合作、理论实践、计划模拟等活动中,将自身的创新创业想法变成现实,并在实践中总结提升创新创业效能的方法,从而从根本上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為大学生后续的学习和生活提供目标和方向。
无规矩不成方圆,若要构建科学严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管理模式,学校应结合创新创业教育的一般要求,综合考察学校教育教学的现实状况,加强创新创业管理模式的体制建设,提高计划管理效能。首先,针对学校教务处,高校应明确教务处的项目总体协调职责;针对招生就业处,高校应要求其发挥好校内导师筛选与学生创新创业思想行为的引导作用;针对学校科技处,高校应要求科技处教师做好项目立项、项目专利的申请及保护工作,保障学生的切身利益;针对财务处,高校应督促财务处在工作中积极配合教务处,为教务处提供项目经费的支持;针对学校的团委,高校应要求团委做好创新创业项目的宣传和组织登记工作,以及项目评比活动的策划工作。总之,高校应在细化各部门职责的基础上,构建体系更完整、职责更严明的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模式。
高校在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管理模式时,应采用合理有效的办法提升导师的参与度,强化导师的项目指导作用。首先,高校可依据导师的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合理安排导师与学生见面指导的时间,并要求导师在与学生交流时,为学生提供可切实解决创新创业问题的建议,并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创新创业办法,解决相应的创新创业问题。其次,在一些特殊时期,比如当下的疫情防控时期,学校可要求导师结合疫情防控的要求,为学生提供远程指导,通过线上交流为学生答疑解惑浅析大学生创新创业训,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解决方式。最后,高校导师往往工作压力比较大,学校应结合导师的工作情况,适当地为其提供物质奖励或者补助,保障导师的经济权益,提高其参与相关指导工作的积极性。
实践基地可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但从创新创业的角度分析,并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要求,其实践设备、实践教学环境均有所不足,为此,高校应强化校企合作效能,吸纳校外合作企业的技术人员进入学校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进行指导,并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模式提供相应的实践性建议。具体而言,高校可结合自身人才培养的需求以及学生的创新创业资源需求,与企业进行沟通和交流,共同商讨创业设备的落实计划和创业项目的开展计划,使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在学校和企业的双方作用下,指导性更强,项目开展资源更丰富。高校可邀请企业指派技术人员进入校内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项目,期间,高校指导教师可发挥其监督引导作用,企业技术人员可发挥其技术指导作用。通过此种办法,可直接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模式的可行性和现实性。
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计划管理模式,高校还需注意加强宣传力度,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具体而言,高校可选择合适的时机开展校园创新创业训练活动周或者活动月。期间,高校相关教育工作者可依据学校不同学院的教学定位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创新创业题目,并为学生提供了解题目含义和要求的渠道练计划管理模式的构建,促使学生合理认识题目的内涵和相关创新创业要求。在此基础上,高校可要求各年级教师在讲课时,融入与创新创业项目相关的思想和理论知识,督促一线教师、辅导员在日常的教学与指导工作中,协助学校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宣传工作,分析和总结学生提出的理论,并引导学生将此理论应用到具体的实践探究项目中,使学生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践研究中获得较好的体验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的积极性,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综上,本文在阐述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内容以及计划管理模式构建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模式的构建方法,希望广大高校教育教学工作者可结合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一般要求,合理选择具体的模式构建措施,灵活变通,切实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模式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1]李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模式探索[J].青年与社会,2019(26):142-143.
[2]崔有正,王凤娟,姜淑凤,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时代农机,2019,46(04):60-61.
[3]段琪,高鹏,杨凡欣,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模式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06):279-280.
[4]吴茜.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模式之研究[J].才智,2018(26):160.
[5]路畅.“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管理模式分析[J].產业与科技论坛,2018,17(17):282-283.